移动学习网 导航

三顾茅庐三国志原文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三国志 middot 诸葛亮传》原文及翻译
  • 答:《三国志·诸葛亮传》的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三顾茅庐,咨以当世之事,由是徐庶见而...

  • 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
  • 答:三国演义中里面有许多故事如《三顾茅庐》还有?桃园结义 火烧赤壁 三气周瑜 七出祁山 七禽孟获 三英战吕布 关云长刮骨疗毒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主要内容 三顾茅庐主要内容 汉末刘备三次前往南阳卧龙岗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

  • 三顾茅庐中,刘备说:“先生若不出山,如苍生何也” 中 “如苍生何”是什 ...
  • 答:意思是苍生应该怎么办呢?整句翻译应为:先生您如果不出山(为天下百姓着想),那么天下百姓应该怎么办呢?出自——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元207年,徐庶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前往隆中,三顾诸葛亮草庐之中,诸葛亮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并分析了天下形式。后诸葛亮出山...

  • ...在两个文段中分别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三国志 出师表
  • 答: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

  •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答:三顾茅庐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讲述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事情。刘备得知南阳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不知他什么时候回来。又过了几天,刘备三人冒着大雪来到诸葛亮家...

  • 三顾茅庐而不入说的是什么典故
  • 答: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三过家门而不入亦称三过其门...

  • 复述三顾茅庐的故事
  • 答: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

  • 三顾茅庐现在指什么
  • 答: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译: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卑)、见识浅薄(鄙),降低自己的身份(猥:降低身份,枉:屈尊相访),三次(屈尊)来到草屋里访问我。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

  • 望梅止渴,三顾茅庐,四面楚歌的典故
  • 答:2、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隆中)的诸葛亮家去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三国...

  •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说的那首诗是啥?
  • 答:大梦谁先觉 诸葛亮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译文:谁最懂得人生有如大梦一场,我心中对此早已知详。高卧草堂春睡酣美,睡醒后望窗外春日正长。这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八《定三分亮出茅庐》中,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造访,没有见到,第三次正好诸葛亮在午睡,几个时辰...


    网友点评:

    赵竹尤13127957089:   三顾茅庐出自 - ----- -
    含山县718回复: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赵竹尤13127957089:   三顾茅庐出自谁的《三国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
    含山县718回复: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隆中对》的提法并不是陈寿在《三国志》中提出的,而是后人加的,还有一种提法叫《草庐对》. 陈寿(233年~297年),西晋安汉(现四川南充)人,史学家.二十五史中《三国志》的作者. 《隆中对》的事情发生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当时27岁)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 陈寿在268年至273年间撰写了《诸葛亮集》,这应该是太康十年(290年)陈寿完成的《三国志》中的诸葛亮传的主要内容,所以,陈寿肯定是听别人转述然后整理出来的《隆中对》,至于当时到底都有谁请提到并转述下来,就不好说了.

    赵竹尤13127957089:   三顾茅庐出自哪部古典小说 -
    含山县718回复: 出自《三国演义》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想要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匡扶汉室天下,前两次诸葛亮避而不见,最后被刘备诚意感动,出山辅佐刘备. 顾茅庐本为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

    赵竹尤13127957089:   三顾茅庐的注释 -
    含山县718回复: 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是指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次到隆中(今湖北襄阳附近)诸葛亮住处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事件.此事件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该文提到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国志》中对此仅有“凡三往,乃见”的简略记述.《三国演义》对此事件进行了扩写.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也用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