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两小儿辩日的启示 两小儿辩日有什么启示
  • 答:1、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这样会有不同发现;学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我们要谦虚谨慎,实事求事。2、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的道理
  • 答:1. 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说明了什么道理 通过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观察事物要注意实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也不要只强调一点,以偏概全的道理 1.其中二个小儿可以从日常的现象中仔细观察,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本身就是具有一种钻研的精神。2.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轻易的动摇自己的观点,是一种...

  • 《两小儿辩日》给我们什么启示?
  • 答:《两小儿辩日》给我们的启示: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

  • 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了吗?
  • 答:《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寓言故事,它告诉了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通过两个小孩争辩太阳是离地球近还是远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态度。通过学习两小儿的说话有理有据、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我们可以学到学习的方法。同时,通过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态度...

  • 两小儿辩日的道理是什么
  • 答:两小儿辩日的道理是: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小男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小...

  • 两小儿辩日,启示我们了什么道理
  • 答:两小儿辩日的道理:①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人生有限,知识无涯。②反映出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③反映出古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可贵精神。④人类认识事物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有时标准、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 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答:1、学习两小儿的说话有理有据,仔细观察,善于思考.2、学习孔子实事求是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态度.,6,孔子是文科生,所以不懂的理科的问题。做人不可以盲目自大,以为自己知道的很多,其实你不知道的更多。,1,要像孔子那样实事求是,要像两个小儿那样勤学多问,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 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各持观点令什么这说明孔子是一个什么的人这个故事也...
  • 答: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各持观点令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这说明孔子是一个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人;这个故事也告诉我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学海无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

  • 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简介
  • 答:1、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告诉我们: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孔子这么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同时也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片面的眼光来看问题,这样是得不出结论的。2、《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讲述了两个小孩因为太阳远近进行争辩,而孔子不能做出决断的故事。

  • 读了《两小儿辩日》中“孔子不能决也”后,有什么启示
  • 答:《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1)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才会有所发现。(2)说话要有理有据。(3)要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4)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也有不知道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虚心学习。(5)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6)学海无涯,我们应该树立终身的思考。(7)学习两...


    网友点评:

    黎贤紫15212327644:   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故事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
    海盐县703回复: [答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实事求是,再博学的人也有不明白的东西.

    黎贤紫15212327644:   两小儿辩日的道理 -
    海盐县703回复: 1.其中二个小儿可以从日常的现象中仔细观察,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本身就是具有一种钻研的精神. 2.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轻易的动摇自己的观点,是一种坚持己见的行为. 3.而从孔子身上,可以看出,虽然当时的孔子已经是声名赫赫,可是依就敢于承认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无知,可以说是谦虚的表现,这是作为大家的风范. 4.就问题本身而言,从不同的方面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就是说事物具有二重性,而要得到真理的话,就必须认知其中的规律,这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必要过程.

    黎贤紫15212327644:   两小儿辩日 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的道理 -
    海盐县703回复: 说明了看事物不应从单一角度出发,应多方面考虑.还有不同的人可能因为看待事物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而持有不同的观点.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能就是如此吧!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