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中庸的三纲领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2024-06-05来源:本站编辑

  • 《大学》原文及译文注释
  • 答:在中国古代的儒家典籍中,《大学》是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它以简洁深沉的语言阐述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宏大理念。这部经典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承载着古代儒家的智慧与道德准则。它提出了“三纲领”——明明德(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革新个人)、止于至善(追求至高...

  • “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
  • 答:《大学》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全文(节选)如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
  • 答: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是《大学》的宗旨,那么怎么才能达到这一宗旨呢?书上讲,需要通过三纲领来实现。纲领的第一条是“明明德”。“明明德”中的第一个“明”是动词,是彰明、彰显的意思。“明德”,是光明的品德。儒家是主张“性善论”的,认为人天然就有美好的道德,...

  • 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 答: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是《大学》最开篇的一句话,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个词就是整部《大学》的“三纲领”,由此可见这句话的重要性。什么叫“大学之道”呢?这里谈到的“大学”,和我们今天普遍所指的高等学府大学概念不是一回事。儒家强调的“大学“,是大人之学、是君子之学、...

  • 大学中庸内容介绍 大学中庸简介
  • 答:1、内容简介:《大学》提出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中庸》强调诚,把诚视作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将对诚的追求作为人道的准则,同时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 答: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 答: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句出自曾子的《大学》,白话译文为:《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

  • 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语出
  • 答:语出《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明德至善作为《大学》的核心思想,意指追求光明正大的品德,使自身的境界达到至善至美,是儒家学者的最高追求。《大学》原为《礼记》第...

  • 大学之道三纲之间是什么关系
  • 答:大学之道三纲之间存在平等、均衡、并列的关系。扩展知识 大学中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 答:全文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网友点评:

    祁从孙13030671808:   何谓《大学》的“三纲领”?
    梁山县1269回复: 三纲领就是明德、亲民、至善;补充:《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扩展资料大学之道是这样一条道路:从明明德开始,通过作新民,最后止于至善.1、明德”就是明明白白的'德,性德,天生具有的品德.“明明德”就是自己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知道人的本性是什么,应该如何做人.2、“新民”包括自新和新民两层意思.自新就是日新其德,不断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新民就是化民成俗,为生民立命,让老百姓树立新观念,过上新生活.3、“至善”就是最高的善,最高的善也就是无善.无善就是不刻意为善而善,无善的外在形式而有一颗真正的善心.

    祁从孙13030671808:   《大学》第二章读后感 -
    梁山县1269回复: 《大学》包括十一章的内容,分别是经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知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修身齐家,齐家治国,治国平天下.《大学》以人 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

    祁从孙13030671808:   国学经典《大学》的主要内容 -
    梁山县1269回复: 大学概括为以下内容:1、三纲八目的追求 2、弘扬光明的品德 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4、找准自己的位置 5、凡事抓住根本 6、获得知识的途径 7、不要自欺欺人 8、修身先正心 9、齐家先修身 10、治国先齐家 11、平天下先治国 朱熹曾...

    祁从孙13030671808:   在止于至善 - 如何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梁山县1269回复: 做治国安帮这种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广泛地亲近民众和尊重民意,永无止境地追求至善至美,以至善至美为奋斗目标. “大学”就是大学问,古时候的大学问就是治国安帮的学问; “道”就是方法,途径,诀窍等; “明明德”,第1个“明”作动词,为明放、彰显、提倡、推广、发扬、张扬之意;第2个“明”为正大光明,公正开明之意.“德”就是德行和德政,社会风尚. “亲”就是亲近,体察,尊重; “民”就是民众,引申为民意、民情; “至善”就是善的最高境界,即至善至美. “止”就是停住.“止于”就是“当某某目标达到的时候停住”,引申为“以……为奋斗目标”,“止于至善”就是以至善为奋斗目标.

    祁从孙13030671808:   “自强不息, -
    梁山县1269回复: [答案] 古代的士大夫,我们应该效法天道“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努力读书,好好做人,将来到社会上去做事才能担当起家国天下的... 中的第三条纲领,《大学》里面的“三纲领”是《大学》开头的那几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祁从孙13030671808:   《大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
    梁山县1269回复: 大学,即大人之学,也就是成为圣人的学问.你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八目”,是“止于至善”的途径;而“明明德”(开发自己本有的智慧)与“亲民”(使人在自己的影响下得到改变,成为新人)则是“止于至善”的两个方面,即自觉与觉他.成为圣贤的学问,基础在于“格物”,朱熹解释为研究事物之理,而一般修行人则认为是格除物欲,让自己的内心清净.清净内心,既是成为圣明之人(明明德)的起点,也是修行的最终点(一念清净,即得根本智).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