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九上三顾茅庐段落大意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新九上人教版三顾茅庐第三段至结束翻译?
  • 答: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

  • 《三顾茅庐》各位帮忙翻译一下这段文字
  • 答:译文:刘备两次去求见诸葛亮他都不肯出山来帮助自己,准备再去一次。关公说:兄长两次亲自去见他,也太过于殷勤,想是那诸葛亮有虚名,但其实也只是一个无用之人吧,所以故意不见你。大哥何必一定要见他!刘备却说:不,想当年齐恒公想见东郭野人,不怎样却很有涵养,何况,我今日是去见一位贤人?...

  • 刘备三顾茅庐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 答:主要讲的是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帮他打天下,三次去诸葛亮的住处请他,可是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诸葛看到了他的诚恳态度,决定出山帮助刘备的故事

  •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
  • 答:三国演义中有一篇《三顾茅庐》的故事,大意是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故事很精彩。故事讲的是:三国时期,一天,徐庶向刘备推荐了一位天下奇才诸葛亮。第二天,刘备和张飞、关羽一起来到诸葛亮的茅庐前,书童说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回去。第二次,刘备又选了一个好日子,和张飞、关羽又来到诸葛亮的房子...

  • 刘备三顾茅庐的第二自然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 答:译文:策马向前行,不出数里,远远看见卧龙冈,果然清丽的景色异于寻常。后人写了一篇古风,只是为写卧龙先生的住处的,诗说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湲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

  • 三顾茅庐表现诸葛亮心胸宽广的段落是什么?
  • 答:"三顾茅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在蜀地隐居时,刘备三次来访请他出山相助的经历。其中,诸葛亮在第三次相见时,表现出了其心胸宽广的一面。下面是相关段落:“亮曰:‘当日之言,皆为国事,非关私怨。丞相不怪。’此言既毕,满座皆惊。傅士仁因起立曰:‘先生此言,开口见胸臆,...

  • 《出师表》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大意是什么?
  • 答:4自然段,说明出师前在军政上所作的安排.为下文说“亲贤”张本.5自然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承前两段“荐贤”的内容而来.第二部分(6、7自然段),以自叙经历为纵线,以刘备“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为重点,表达作者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6自然段,自叙本志及先...

  • 课文三顾茅庐可以分几个部分
  • 答:课文三顾茅庐分段示例如下:第一段(第1自然段)刘备两次去见诸葛亮,都没见着。第二段(第2-4自然段)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 三顾茅庐划分层次
  • 答:第二部分(6~7段)追叙三顾茅庐之事。第三部分(8~9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归结责任。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

  • 求三国演义的精彩段落,要书里的,加上评析,谢谢!
  • 答:求贤若渴访孔明,千呼万唤不出来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赏析 【背景】“三顾茅庐”的故事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说得是刘备在艰难的创业过程中深感人才的重要,于是在高人的指点下经过三次拜访,才请到了后来成为“千古名相”的诸葛亮。通过《三国演义》浓墨重笔的铺陈和渲染,“三顾茅庐”的故事成为...


    网友点评:

    贺熊骆13370145098:   三顾茅庐的故事 -
    瓜州县636回复: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

    贺熊骆13370145098:   三顾茅庐的典故(要概括的) -
    瓜州县636回复: 刘备原军师徐庶因母亲被曹操所困,不能不离开刘备.临走前向他推荐去找诸葛亮.于是刘备便去隆中请诸葛出山.前两次去请诸葛都不在(或者说有意避开),第三次去才碰上诸葛并把他请出山. 现在多用来比喻求贤若渴,为求能人相助,不计劳苦.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