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九下语文第20课曹刿论战

2024-05-31来源:本站编辑

  • 《曹刿论战》注释考析_曹刿论战注释
  • 答:国语・鲁语》记载曹刿的话是这样的:“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这段话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句的最好注脚。曹刿认为庄公仅一己之诚信,还未施及百姓,而老百姓生活贫困,不能普遍供祀神,故“神弗福也”。因此,“小信未孚”中的“孚”应该训为...

  • 可不可以帮我找下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的课文和翻译,顺便一些中 ...
  • 答:本文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故紧紧围绕“论战”来选取材料。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第二段简述曹刿指挥鲁军进行反攻、追击和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显示曹刿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下文分析取胜原因作伏笔;第三段论述取胜的原因,突出曹刿...

  • 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翻译是什么?
  • 答: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

  • 初三语文《曹刿论战》课文
  • 答: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夫战,勇气也。4、《曹刿论战》中表明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人民的拥护上...

  • 初三下册语文《曹刿论战》谁知道翻译呀,帮帮忙呗
  • 答:《曹刿论战 》原文及翻译如下: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曹刿论战》的译文翻译,不要网上复制...
  • 答:曹刿说:“还不行。”下车察看齐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型,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已经战胜齐军了,鲁庄公询问曹刿这样做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擂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擂鼓士气就衰减了,到第三次擂鼓士气已经竭尽了。敌方的士气...

  •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案设计
  • 答:【教材分析】 《曹刿论战》选自冀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曹刿对战前、战中、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设计理念】 1、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

  • 曹刿论战一句原文一句翻译
  • 答:曹刿回答说:“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齐是)大国,是难以推测的,(我)恐怕在那儿有埋伏。20.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 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
  • 答:4. 可不可以帮我找下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的课文和翻译,顺便一 《曹刿论战》课文及翻译《曹刿论战》──《左传》课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

  • 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
  • 答:文言文象征着语文之精髓。然而它的抽象之美让很多童鞋无法一下子领悟。所以,一提起文言文,相信很多学生都内心惶恐,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关于语文曹刿论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曹刿论战知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 传说 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


    网友点评:

    高婕昨13948633427:   整体感知课文《曹刿论战》,回答问题(1)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
    永定县2740回复: 试题答案:(1)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2)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作...

    高婕昨13948633427:   古文“曹刿论战”的中心思想?
    永定县2740回复: 本文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故紧紧围绕“论战”来选取材料.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第二段简述曹刿指挥鲁军进行反攻、追击和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显示曹刿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下文分析取胜原因作伏笔;第三段论述取胜的原因,突出曹刿善于抓住战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全文叙事清楚,详略得当,人物对话准确生动,要言不烦,是《左传》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高婕昨13948633427:   曹刿论战第二段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曹刿在战争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
    永定县2740回复: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曹刿是一个很有智谋的人,善于把握战机. 他所以取胜的原因,不是靠猛打猛冲,而是靠了谋略、智慧,这一点尤其让人称道.

    高婕昨13948633427:   《曹刿论战》 面对“齐师伐我”国家危亡的紧急时刻,曹刿和乡人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语言概 -
    永定县2740回复: 曹刿认为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关心国政,曹刿是一个关心国事而有远谋的人物. 乡人认为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对国政漠不关心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高婕昨13948633427:   关于语文课文 曹刿论战 请问文中曹刿论战的论体现在哪些方面?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
    永定县2740回复: [答案] 论主要体现在作战前的谋划.作战时的冷静和作战后追击的沉着.主要体现了曹刿的有勇有谋,也体现了他的爱国这一方面(关键时候挺身而出)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