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二年级偃苗助长课文

2024-05-31来源:本站编辑

  • 课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 答:课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篇3 《揠苗助长》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情节简单,学生一读就能了解故事内容,其中寓意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急于求成”。但这寓意比较抽象,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难以理解的,面对这样一篇文章,我摒弃了按部就班的程式和繁琐的分析,让学生与文本...

  •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 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信息资料】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课文插图、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教学流程】 切入举偶 1、观察谈话: 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

  • 揠苗助长出自哪篇文章?
  • 答:揠苗助长的意思是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 揠苗助长文言文停顿
  • 答:早拔的秧苗已经干枯,后拔的也叶儿发蔫(niān),耷拉(dāla)下来了.[4-5]寓言意义苗:禾苗; 助:帮助;长:成长.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它成长.比喻违反自然规律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也做“揠苗助长”.[6] 事物的发展、人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违背了这个规则不仅无益,反而有...

  • 《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出自哪里
  • 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孟子。揠苗助长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à miáo zhù zhǎng,意思是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原文如下: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

  • 二年级《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 答:《揠苗助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寓言。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二年级《揠苗助长》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会认“寓、揠、焦、喘、截”5个生字,并会写“焦”“望”2个字,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感悟出...

  • 二年级语文下册《揠苗助长》 教案
  • 答: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什么是寓言呢?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寓言?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二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1.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2.带着问题我们来看看《揠苗助长》的录相(进入网站)过渡:我们来看看课文...

  • 《揠苗助长》教案
  • 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揠苗助长》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揠苗助长》教案请关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栏目。《揠苗助长》教案【一】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

  • 揠苗助长出自
  • 答: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种田人用拔苗的办法帮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告诉人们做事情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受到惩罚。孟子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

  • 部编版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 答:以下是我整理的部编版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12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故事。故事勾勒出古代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事与愿违。这则寓言家喻户晓,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学情分析】 寓言故事是孩子们喜闻乐见...


    网友点评:

    司曼司13978547596:   古文《拔苗助长》的内容 -
    保定市81回复: 又称《揠苗助长》 文言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悯:耽心、忧虑的意思.长:生长、发育的意思.揠:拔的意思.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谓:告诉.病:劳累.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趋:赶去.非徒:不仅只是. 评点: 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司曼司13978547596:   《揠苗助长》(孟子)
    保定市81回复: 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批评那些不切实际、不按事物规律去办事,只按自我愿望,求功心切的人.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