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于是文言文例句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是:1、代词,这;2、动词,表判断 这个词在文言文中的句子有哪些?并标明...
  • 答:1.是知也。 (《(论语)十则》)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做主语。知:通:智”,聪明智慧。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2.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做主语。3.是可谓善学者矣。(《送东阳马生序》)是:指示代...

  • 含是的文言文
  • 答:5. 带有“时”字的名句、古文 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岭《出 塞》 2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3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4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5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 含是的文言文百度文库
  • 答:【例句】:经过语文教师把一段古文逐字逐句讲解后,我们才豁然开朗,懂得了文章的意思。 5. 需要一些含‘则’的文言文语句,最好是初中课本中的 ⑴却,可是。 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5313232①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②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④手裁举,则双超忽...

  • “是” 在文言文中表示判断意思的句子有哪些
  • 答:是代词“这”,不表示判断.但是,文言文中的“是”有时候也相当于现在的“是”,成了判断句的标记.如:(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月几时有》)(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

  • 高中文言文是的用法
  • 答:1. 高中文言文:"是"的用法 是: 形容词义: 1、会意字。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 2、对的;正确的。 王弗是。——《国语·...

  • 含有是的古文句子及解释
  • 答:是日微敬则,则东宫殆废 这一天,如果没有王敬则的努力,那么太子就被废除了 ◎ 是 shì 〈形〉(1)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2) 同本义 [right]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疏:“谓正也。”上九,...

  • “是”在文言文中有哪几种解释?
  • 答:1同本义 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疏:“谓正也。”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2对的,正确的 王弗是。——《国语·楚语》。注;“理也。”使目非是,无欲见也。——《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 文言文中是字的用法及例句
  • 答:是在文言文中有“这”和“正确”的意思。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在这里面是“这”的意思,这样的马…… 《归去来兮辞》里面有一句,觉今是而昨非,在这里面就是“正确”的意思。

  • 是在文言文释义
  • 答:1. 是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正确。与“非”相对。 偃之言是也。——《论语•阳货》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 2.以为正确,认为正确。 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墨子•尚同上》 3. 指示代词。这,这个,这样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韩愈《马说》...

  • 文言文中“是”做“因此”的意思用时的例句有哪些?
  • 答:“是”做“因此”的意思时,常与“以”连用为“是以”或“以是”。文言文中“以”做“因此”的意思时的例句: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译文:抄完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2、...


    网友点评:

    刁何要13753786866:   “于”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例句 -
    宿州市2082回复: “于”字在文言文中可以作1、动词.a、意思是“往”或者“去”.如:“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b、意思“取”.如:“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2、介词.a、表示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如:“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b、表示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等.如:“何有于我.”——《论语》.c、表示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刁何要13753786866:   文言虚词“之、其、而、矣、于、乃、则”用法、异义、例句(例句要是初中所学的全部) -
    宿州市2082回复: [答案] (一)之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 (《桃花源记》) (2)可译为“于是”、“才”、“就”.例: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岳阳楼记》) / 乃悟前狼假...

    刁何要13753786866:   初中文言文中“所以”的一词多义 -
    宿州市2082回复: “所以”有以下几种意思:1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2用此,用来.3表示“......的原因”.4表示“......的方法”.5实在的情由,适宜的举动.例如: 1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古义: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而成的名词性词组,解释为“……的原因”今义:今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古义: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3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关系连词)4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靠他来.今义:略)

    刁何要13753786866:   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 -
    宿州市2082回复: 百:一百许里(数词,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喻很多) 言:闲静少言(动词,说话) 黔娄之妻有言(名词,说过的话) 食:食不饱(吃)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食(饲养)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策: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