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五岭逶迤腾细浪的故事

2024-05-30来源:本站编辑

  • 七律长征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讲的是什么事
  • 答:“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中的“五岭”是: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逶迤 ”的意思是:山脉、河流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仿佛让我们看到红军手挽手,肩并肩,迎着狂风暴雨,踩着沼泽泥泞,高唱《国际歌》向着人迹罕至的草原...

  • 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下联是什么
  • 答:下联是:巧渡金沙夺泸定,万水等闲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取自毛泽东《七律 长征》的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下联对”巧渡金沙夺泸定,万水等闲。“取毛泽东《七律长征》的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巧渡金沙江的结果: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

  • 七律长征赞扬了红军的()的革命精神和什么的豪迈气概?
  • 答:七律长征赞扬了红军的乐观的革命精神和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出自:《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原文: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译文:红军...

  • 七律长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原文如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七律长征》中该诗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各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_百度...
  • 答: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金沙水拍云崖暖:巧渡金沙江后愉悦的心情;大渡桥横铁索寒: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

  • 七律·长征中心思想?
  • 答:七律·长征中心思想:这首七言诗通过对举世闻名的长征的生动描写,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出自:《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原文: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

  • 《七律长征》整首诗的意思
  • 答: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

  • 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
  • 答:大渡河上泸定桥横跨东西两边,眼看只有下十几条铁索,使人感到一点的寒意;更让红军高兴的是岷山,到处是白雪,红军翻过岷山后,大家心情开阔,每个人脸蛋都笑开了。出自《七律·长征》《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 创作年代:现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

  • 毛主席为什么要写七律长征
  • 答:《七律·长征》是选自《毛泽东诗词集》的一首七言律诗。它被作于1935年10月,当时伟大红军战士的长征之路即将结束,在过岷山时,毛泽东对这一年来的漫漫长征路有感而发,写下了《七律·长征》这首七言律诗。七律·长征 毛泽东〔近现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

  • 七律长征的全文和注释
  • 答:全文:七律·长征 近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注释:难:艰难险阻。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网友点评:

    劳毕顾17055241716:   七律长征里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描绘的是什么的情景? 是情景!! -
    山丹县1916回复: 五岭虽然逶迤绵亘,地势险峻,但在红`军战士看来不过如同水中腾起的细浪一般微不足道.乌蒙山地势磅礴,然而在红`军战士看来,不过如同泥丸一般,根本不放在眼里. 这两句诗写出了红`军战士不畏困难,勇敢坚毅的特点

    劳毕顾17055241716: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是什么 -
    山丹县1916回复: [答案] 红军不畏艰难困苦,最终取得了长征胜利!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