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五年级下册孟子精选16章

2024-05-31来源:本站编辑

  • 九年级下册《孟子》两章课文
  • 答:《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

  • 《孟子 粱惠王下》的原文及译文
  • 答: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

  •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孟子》二章 两篇课文哦 书下面的注释
  • 答:日报精选 日报广场 用户 认证用户 视频作者 日报作者 知道团队 认证团队 合伙人 企业 媒体 政府 其他组织 商城 手机答题 我的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孟子》二章 两篇课文哦 书下面的注释 2个回答 #热议# 你发朋友圈会使用部分人可见功能吗?宋...

  • 孟子告子下是不是文言文
  • 答:《孟子·告子下》本篇包括政治、战争、财政税收等多方面的治国问题,也包括教育、历史、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非常著名的一章。全篇原文共 16章,选 10章。 原文释义编辑比较【原文】任①人有问屋庐子②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 曰:“...

  • 《孟子》篱娄下第四、五、十七章译文
  • 答:离娄下·第十三章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离娄下·第十四章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离娄下·第十五章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离娄下·第十六章 ...

  • 孟子的三章主要内容
  • 答:孟子的三章主要内容具体如下:一、简述 课文《〈孟子〉三章》,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23课。选自于《孟子译注》的《公孙丑下》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滕文公下》中的《富贵不能淫》,《告子下》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题目是编者加的。二、原文 1...

  • 《孟子》两章的一词多义
  • 答:本章写作特色: 字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 翻译: 注释: 评析 比较两章论证方式: 评析 比较两章论证方式: “《孟子》两章”是指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九年级下册的两篇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出自《孟子》。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

  • 新编八年级《孟子》二章课文及翻译
  • 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

  • 小学生五年级下册摘孟子作文400字
  • 答:而“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则是他流传最广的名言,振聋发聩,石破天惊,让很多君主头疼。因此,朱元璋才会先禁《孟子》,后又删《孟子》。此所谓“孟子写杂文而独夫民贼惧”。当然,我们还得学学孟子的会说理。杂文是说理的艺术,理说得是否透彻、服人,是评判杂文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准。孟子...

  • 九年级下 文言文《孟子》两章 的一词多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意...
  • 答: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委 放弃 委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去 离开 到,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是 这 表示判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界 限制 疆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亲戚 指父母和...


    网友点评:

    尚泄软19732329061: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18章给我们的启示 -
    郾城县3047回复: 原文: (1)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人也.文王生于歧周,卒于毕郢,西夷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百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翻译:孟子论说:舜出生在诸冯,...

    尚泄软19732329061:   孟母三迁的的孟母是谁?
    郾城县3047回复: 孟母三迁 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这么说来,就很清楚孟母是孟子的母亲啦!

    尚泄软19732329061:   《孟子》中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一人人亲其亲?
    郾城县3047回复: 不管是从远处寻找,还是从复杂做起,这些都是没必要的. 在孟子看来,只要从自己做起,尊敬自己的长辈,亲爱自己的父母, 天下自然也就会太平了.孟子的这篇文章,篇幅虽短,却体现出儒家 学说的核心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孝 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等.做到这些,便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尚泄软19732329061:   《孟子梁惠王上》
    郾城县3047回复: 教师说的对 先有衣服穿 再有肉吃 所以穿上衣服的人比例要大些 古人说50% 常说十之有五

    尚泄软19732329061:   原文是怎样说的:人皆有羞恶之心,孟子关于人皆有羞恶之心,人皆
    郾城县3047回复: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