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从军行七首其二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谁知道王昌龄的边塞诗
  • 答:王昌龄的《从军行》向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其中的一首被今年重庆市作为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选诗。原题如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

  • 诗歌鉴赏题《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七首其二."总是"字在诗中起什 ...
  • 答: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总是”二字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有人说“高高秋月照长城”一句是“神来之笔”,你是否也这样认为?请谈谈你的理由。参考答案: ( 1)起到转折的作用,不管琵琶的声调、曲子如何变换,但变来...

  • 从军行一至七首的诗
  • 答:从军行一至七首的诗如下:从军行  【唐】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

  • 从军行七首其二抒发的是战士什么情感
  • 答:从军行七首其二抒发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其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

  • 从军行七首(其二) (边愁点解)
  • 答: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 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

  • 从军行全部诗句
  • 答:从军行·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从军行七首·其四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 王昌龄的从军行描写戍守之地环境的诗句是什么三个地名分别是什么...
  • 答:写戍守之地环境的诗句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三个地名分别是:青海、玉门关、楼兰。2、原诗:从军行七首 唐·王昌龄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独上 一作:独坐)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从军行的7首诗分别是什么
  • 答:从军行七首:如下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

  • 从军行是什么曲名
  • 答:《从军行七首》唐·王昌龄 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

  • 从军行古诗意思
  • 答:从军行古诗意思 从军行古诗意思。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古诗是古人留我们的传承,我们都需要去了解古诗的含义。我已经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从军行古诗意思的相关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从军行古诗意思1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全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网友点评:

    人宽竹18420287447:   读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回答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 -
    金寨县1068回复: [答案] 不矛盾.因为此首诗是苦中作乐,通宵尽欢,动中抒愁.第一句就被人带入一个欢乐的环境中来,随着琵琶的乐曲声,人人在狂欢乱舞,跳着快乐的舞步,听着流行的乐曲,是何等的惬意!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皆是《关山月》这类伤别曲调.听这着曲调...

    人宽竹18420287447:   从军行七首(其一、其三、其六、其七)其二、其四、其五都不要,因为我知道是哪几首 -
    金寨县1068回复: [答案] 其一 原文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三 【原文】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六 【原文】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

    人宽竹18420287447: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撩 -
    金寨县1068回复: 小题1:(1)不矛盾.(1分)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改弹新曲,但内容总是“旧别情”.(1分)(2)运用对比写法,更能表现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任何新曲都无法排遣戍边将士内心的思乡之情.(2分) 小题1:(1)前三句叙事抒情,最后一句写景.(1分)...

    人宽竹18420287447:   从军行七首其二抒发的是战士什么诗句中的什么和什么直接点明了这种感情? -
    金寨县1068回复: 《从军行七首(其四)》诗中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全诗格调悲壮,充满着英雄主义的气概.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人宽竹18420287447:   王昌龄边塞诗和理解 -
    金寨县1068回复: [答案]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是用乐府旧体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用以入乐的七绝,与高适岑参多用古体诗不同.其中《从军行》向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