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何不食肉糜讽刺了什么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何不食肉糜讽刺了什么 何不食肉糜怎么反驳这句话
  • 答:何不食肉糜出自《晋书·惠帝纪》原文: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译文:司马衷曾经在华林园里游玩,听到蛤蟆咕呱咕呱的叫声,就对侍从们说:“这叫唤的东西是...

  • 何不食肉糜的典故是怎样的?
  • 答:何不食肉糜的典故是说晋代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并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何不食肉糜讽刺了晋惠帝说话不切合实际,体谅不到对方的难处,意指其...

  • 何不食肉糜的现实意义
  • 答:何不食肉糜的现实意义是: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也指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对别人的处境或行为妄加评论或建议。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第十九章,原文为:“子曰:‘何不食肉糜?’”。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们提出的一个反问。字面上看,它询问为什么不吃碎肉,但实际上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学...

  • 何不食肉糜讽刺了什么?
  • 答:何不食肉糜出自《晋书·惠帝纪》原文: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译文:司马衷曾经在华林园里游玩,听到蛤蟆咕呱咕呱的叫声,就对侍从们说:“这叫唤的东西是...

  • 何不食肉糜的典故是怎样的
  • 答:01、何不食肉糜的典故是说晋代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并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何不食肉糜讽刺了晋惠帝说话不切合实际,体谅不到对方的难处,意...

  • 何不食肉糜的现代意义
  • 答:13、于是乎,便有了“何不食肉糜”之讽刺意味极强的具有“没有全面认知”“其蒙蔽皆此类也”的教育意义的典故千年流传很不巧的是,穿越了1700年的典故,在现如今我的眼前现场上演这不,在前些时日的一个普通得毫无。14、该句典故 有一次,全国闹饥荒,老百姓没饭吃,饿死无数这个白痴皇帝听了...

  • 何不食肉糜是什么典故?
  • 答:“何不食肉糜”是一个熟悉的成语,源自于《庄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它旨在告诉我们,有时放弃某些东西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收获,我们需要有远见卓识,不要过度追求表面的好处,而忽略了本质的东西。故事中,一个名叫“焦仲卿”的人带着他的妻子和妾到邹国游玩。同时,邹国的国君正在举行盛大的宴会,他派...

  • 何不食肉糜的现代意义
  • 答:何不食肉糜的现代意义:何不食肉糜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实用的都是他的引申意义。其实这句话的意义,和饱汉不知饿汉饥是一样的,与此同时也和站着说话不腰疼,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它的现代意义就是通常自己的处境要比对方好很多,但是在谈话的过程中,说出来的很多话很伤人,...

  • 何不食肉糜的现代意义 何不食肉糜的现代的寓意
  • 答:1、何不食肉糜的现代意义,何不食肉糜如果放到现在的话。2、它的意义就是表示自己的处境比对方要好一些,但是在说话的过程中,说出来的话却非常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且对方有一些难处,也体谅不到,这句话在现在通常有讽刺和批评的意味。

  • 何不食肉糜这句话什么意思 如何理解何不食肉糜的意思
  • 答:这句话的出处是 “何不食肉糜”这个典故出自晋惠帝司马衷,就是司马懿的重孙子。原文是这样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这个故事是讽刺晋惠帝不...


    网友点评:

    郜差吕18954494712:   何不食肉糜?出处? -
    东西湖区420回复: 何不食肉糜出处如下:出自《晋书·惠帝纪》: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有一年城里闹饥荒,饿殍遍野,民不聊生.有人把就把灾情汇报给脑残帝司马衷,说百姓没有粮食吃都饿死了.晋惠帝听完就感觉不可理解,问了一句:“他们为啥不吃肉呢?”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群臣皆呼“皇上圣明”,史官把它记录在册.这就是“何不食肉糜”的典故.

    郜差吕18954494712:   孟子和齐宣王“见牛而未见羊也”的故事,道出了怎样一种人性哲理? -
    东西湖区420回复: 道出了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却产生了新的问题.这套理论的确很不讲道理,甚至有点职业歧视的味道在内.但是,如果细细分析,这里孟子为我们指明了一个伦理价值与其实践动力的来源问题. 当时孟子为了劝说齐宣王行仁政,特意提到了齐...

    郜差吕18954494712:   古代怎么形容傻或者傻瓜,傻丫头等. -
    东西湖区420回复: “傻瓜”的由来人们习惯把愚蠢的人叫“傻瓜”,而不叫“傻果”、“傻豆”或“傻菜”.追究其由来,还有一段奇特的故事.原来“傻瓜”的“瓜”,并非“瓜果菜豆”的“瓜”的意思.在我国古代,秦岭地区有一地取名“瓜州”,聚居在那里的姓姜的人取族名为“瓜子族”.这一族人非常诚实、肯干,受雇于人时,耕种、推磨样样艰苦工作都干,而且干起活来不声不响.这样,人们便误认为他们“愚蠢”,进而便把这类的“愚蠢”之人叫做“瓜子” .一位清代文士写的《仁恕堂笔记》中便说:“甘州人谓不慧子曰'瓜子'.”甘州(即今甘肃)至四川一带还叫不聪明的人为“瓜子”(即是瓜州的人).“傻瓜”便是由“瓜子”演变而来的,而后沿用至今.

    郜差吕18954494712:   有个国王听闻有百姓饿死了,就笑说他们怎么不吃肉呢.是什么成语? -
    东西湖区420回复: [答案] 何不食肉糜 成语出处:《晋书.惠帝纪》:“.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同义词:饱汉不知饿汉饥.肉糜:肉粥帝:指晋惠帝司马衷 左右:侍从 尝:曾经 闻:听到 及:到 蒙蔽:昏聩痴顽 含义:如果听...

    郜差吕18954494712:   晋惠帝在华林园,闻蛤蟆声,问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时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闻之曰:“何不食肉... -
    东西湖区420回复: [答案] 蒙蔽,就是以上两个事,一是蛤蟆声,一是老百姓都饿死了,没有饭吃,他还问:没有饭,怎么不吃肉糜? 蒙蔽这里不是被“蒙蔽”,有引申意思,就是说他的智力,对外面百姓的真实生活一点儿也不了解.达到了'昏聩痴顽'的地步. 昏聩痴顽可以...

    郜差吕18954494712:   司马哀是历史上有名的痴呆皇帝,为何会这样说他? -
    东西湖区420回复: 因为他天生的智商就不是很高,所以说导致了她经常的喜欢玩,成为了大家的笑柄.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