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六国论苏洵教案

2024-05-31来源:本站编辑

  • 苏洵《六国论》原文与翻译
  • 答:《六国论》——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邪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 六国论 原文 苏洵
  • 答: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

  • 六国论全文翻译
  • 答:六国论苏洵 翻译如下 六国的被攻破而导致灭亡,不是由于兵器不锋利,作战不得法弊端在 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 自己的实力就要亏损,这是亡国的途径 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难道都是贿赂秦国吗?回答是没有贿赂秦国的国 家是。苏洵六国论白话译文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

  • 苏洵《六国论》原文以监其上下之所好,择其淫乱者而先征之翻译
  • 答:赏析:这是一篇以意取胜的文章。作者论管仲其人,能够“扩前人所未发”(刘熙载《艺概文概》),自出机杼,别开一境,令人耳目一新。破理且能顺势运斤,意贯始终;并善于运用丰富的史料多方类比,反复对照,纵擒开合,借宾论主,使立论一层深似一层。作者简介:1、苏洵字明允,四川眉山人。生于...

  • 苏洵六国论
  • 答:苏洵的《六国论》(见附录)认为,战国中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本来是可以形成联合政权的!但是,由于秦王朝一意要灭亡六国,而六国中,韩魏两个王朝有又是挡住秦朝军事力量东进的障碍,于是,秦朝在战略上采取了“远交近攻”,也就对韩魏两国后方的齐、赵、燕进行软硬兼施的办法,这样,这三个国家连同楚...

  • 苏洵的《六国论》的相关历史知识
  • 答:《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 谈苏洵的《六国论》拜托各位大神
  • 答:齐、燕、赵三国随之相继灭亡。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苏洵不从其他方面去论证,而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 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

  • 我要“苏洵的‘ 六国论’” 原文
  • 答: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 苏洵<六国论>中的句式
  • 答:特殊句式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用“非”表示的否定判断句)六国:指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几个诸侯国。兵:武器 单独看,这个句子翻译为“六个诸侯国家破国亡,不是他们的兵器不锋利,也不是打仗不得法”。它同下文“弊在赂秦”一起,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 六国论(完整翻译 三行对译 )
  • 答:六国论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破灭:灭亡利:锋利兵:武器弊:弊端赂:(割地)贿赂译: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贿赂秦国。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而:连词,因而。亏:使……亏损。道:道理,原因。译文: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


    网友点评:

    扈念玉15924191441:   苏洵写《六国论》的目的是什么?苏洵写《六国论》的目的是什么? -
    榆次区2777回复: [答案] 意在讽谏宋王朝以六国破灭为鉴戒,不要屈服于外侮,而要奋起抗敌 苏洵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单纯地评论古代的历史事件,而是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

    扈念玉15924191441:   苏洵《六国论》“ - ________________ - ,以事秦之心札天下之奇才”,指出了六国对付秦国的办法. -
    榆次区2777回复: [答案]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扈念玉15924191441:   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的句子 -
    榆次区2777回复: [答案] 全文有两个分论点: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段) 2.不赂者以赂者丧.(第三段) 然后分析得出结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爱心小贴士~: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是作者针对时事发出的观点.(...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