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农村包围城市历史背景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农村包围城市提出的具体背景是什么
  • 答:农村包围城市提出的具体背景:1930年9月中旬,攻打长沙失利,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兼总政委毛泽东率前委机关30人、警卫连130人,从长沙白田铺出发,傍晚到达株洲。毛泽东、古柏驻扎在港口街一竹器店、朱德、彭德怀驻扎在恒和药号和志新昌布店。毛泽东等当晚在中正街(现解放街)“协丰长“绸布店召开了总前...

  • 农村包围城市提出的具体背景是什么
  • 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毛泽东等冲破教条主义束缚开创出来的。走这条道路,也不可避免地遇到来自教条主义者的重重阻力。

  •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过程
  • 答:"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道路,它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生根开花,在解放战争时期结出丰硕的果实。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 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
  • 答:毛泽东思想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毛泽东思想中无处不体现着鲜明的中国特色。要革命就必须有革命的理论,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近代中国80年革命失败的根本...

  • 农村包围城市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 答:国民党在城市的军事力量太强大,打不进去,共产党在城市的示威或起义受到残酷镇压,于是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党建在连队上,通过打土豪、分田地为口号不断夺取农村,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接着就是抗日。

  • 中国革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
  • 答: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在大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失败之后,中国革命陷入了低谷,中国共产党在反动分子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在强大的反动势力面前,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够与反动势力继续斗争,才有可能继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在...

  • 农村包围城市提出的具体背景是什么
  • 答:农村包围城市的提出背景:1930年9月中旬,毛泽东领导红一方面军在攻打长沙失败后,转移至株洲。在此地,毛泽东与其他领导人一同召开会议,做出了“撤回江西、进攻吉安”的决策,这一决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放弃短期内攻打城市的战略,转而优先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怎样开辟出来的
  • 答: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利后,分析了敌我情况,改向了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衰落工行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27年9月9日,毛主席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秋收起义”一开始制定了攻打长沙的计划,但在起义部队劣势...

  •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答:党的智慧进一步升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决策,巧妙地绕过城市强大的敌人,逐步巩固了农村根据地,为革命胜利铺平了道路。同时,坚持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巧妙运用联合与分化,展现了党的卓越领导艺术。但最根本的是,始终坚信并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这是党的生命力源泉,也是取得一次次胜利的...

  • 农村包围城市提出的具体背景是什么
  • 答: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思想是在特定背景下形成的。当时,国内外环境以及党内认识都对这一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内外的教条主义倾向严重影响了对中国革命规律的正确理解。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过分推崇共产国际的...


    网友点评: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