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出师表虚词之的意思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 答: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2、活用为第一人称 3、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之拼音zhī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4、代词,代替人或...

  •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 答:二、当“之”充当虚词时 可以是助词,其意思如下:1) 的。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例如: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2)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词义。例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吾见师之出。3)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 之虚词用法
  • 答:关于之虚词用法如下:1、代词用法“之”可以作为代词使用,表示“它、他、她、它们、他们、她们”的意思。例如:“此事与之无关。”“之”在这里代表“它”。2、连词用法“之”还可以作为连词使用,表示“的、之、之后、之前、之间”的意思。例如:“我之所以来这里,是为了学习知识。”“之”在这里...

  • 急需古文虚词(之、乎、者、也、而、焉)的归纳
  • 答:问题描述: 这些词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的意思的一个归类每一个归类都要有例子(至少一个)意思要全面解析: 18个文言虚词由于字数限制这里只能粘11个,整个文件我给传过去QQ:***[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

  • 古汉语中的之也等字各有什么意思?
  • 答: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4.复音虚词“...

  • 跪求语文文言文虚词“而”、“之”的解释意思
  • 答:1、而:(1)表并列关系。前后两个词语词性相同,语义类型相同,一般是并列的主语、谓语或宾语。(2)表转这关系。前后两部分意思是转折关系。这个容易判断。(3)表承接关系。前后两个动作有先后关系。一般连接的是动词。(4)表修饰关系。前后是修饰关系,即状中关系(状语+中心语)。前面是动词或...

  • 以齐国之大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两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 答:第一个之 意思是“的”第二个之是虚词

  • 之的文言文含义
  • 答:1. 之的文言文全部意思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4、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

  •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中的虚词之是什么意思
  • 答:句意: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 之意思:语气助词“的”耳:语气助词“ 罢了"祝你成功

  • 文言文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
  • 答:2、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言虚词 4. 文言文虚词“以”都有哪些意思和用法 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


    网友点评:

    伏昌钩13646675929:   出师表六个虚词用法归纳 -
    屯溪区2230回复: [答案] 1.于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受任于败军之际 此两处中于字的用法是一样的,表示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2.以 咨臣以当世之事 此句中的以当“把”、“拿”讲,表示对事...

    伏昌钩13646675929:   《出师表》个别词语解释 -
    屯溪区2230回复: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于 对于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以 用以不效,则治臣之罪 之 “的”的意思,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宾语)古今异义:必能使行阵和睦 和睦 今义 人际关系祥和、温馨、充满人情味; 古义 协同一致,同进共退,无往不胜 至于斟酌损益 斟酌 今义 考虑、琢磨、揣摩; 古义 比较、衡量、估计

    伏昌钩13646675929:   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及含义 -
    屯溪区2230回复: [答案] 文言虚词用法(超详细版)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伏昌钩13646675929:   出师表虚词整理 -
    屯溪区2230回复: 先帝创业未半 而(表转折)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助词,的)秋也.然侍卫之(助词,的)臣不懈于(介词,在)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助词,的)殊遇,欲报之(殊遇)于(向)陛下也....

    伏昌钩13646675929:   虚词“之”的解释 -
    屯溪区2230回复: 人皆吊之 ——代词,他 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 ——代词,指狼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彼竭我盈,故克之 ——代词,指对方 我见相如,必辱之 ——代词,指蔺相如 以杜君言泛燕之 阿母得闻之,槌床...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