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出师表表达了什么道理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师说》全文翻译及原文
  • 答: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师说从哪几个方面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答:《师说》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从师原则,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文章通过古今师风、学风的对比,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求学的原因,说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批判了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也赞扬了劳动者乐于从师的风尚。

  • 师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答: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 你对“为人师表”这四个字怎么理解?
  • 答:师表就是表率、榜样的意思。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巨大的,这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为人师表,就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效法的楷模和表率。人格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人生...

  • 为人师表有哪些基本内容
  • 答:为人师表基本内容包括:(1)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2)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3)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4)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 “为人师道而不为人师表”的意思是什么?
  • 答:师表:榜样,表率."为人师表"——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为人师"——做人家的老师.古有“师表”说法,孔子倡导以身作则,提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他认为教师要有良好的言行举止,自身做好才能够教导学生,学生也才会听从教导。孔子身体力行,鼓励学生有方...

  • 所谓为人师表这一涵义是由什么决定的
  • 答:1、主要体现在得体、文明上,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是对教师外在形象、自身仪表行为的要求,所谓为人师表就是这个道理。为人师表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唐·李百药《北齐书·王昕书》。2、“为人师表”的原义是指在道德和行为方面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和典范,后来...

  • 《师说》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答:《师说》的中心论点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开篇直书“古之学者必有师”,突兀而起,已见出奇;中间批判不良风气三小段,各以“嗟乎”、“爱其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发端...

  •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什么意思?
  • 答:古有“师表”说法,孔子倡导以身作则,提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 正,虽令不从 ”的道理,他认为教师要有良好的言行举止,自身做好才能够教 导学生,学生也才会听从教导。孔子身体力行,鼓励学生有方,因此被后世 之人誉为“万世之表”。1.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做好自身,...

  • “为人师表”这一师德规范内容可以从哪四个方面来理解?
  • 答:这是教师的高水平境界。(二)外塑师表:主要体现在得体、文明上,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是对教师外在形象、自身仪表行为的要求,所谓为人师表就是这个道理。(三)同伴交往:主要表现为关心、尊重他人方面。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这是优秀团队形成的必要因素。(四)社会...


    网友点评:

    冯录泉18311478171:   出师表叙述的重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
    榆社县2800回复: [答案]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出师表》以...

    冯录泉18311478171:   出师表主要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情感 -
    榆社县2800回复: 一是感激先帝(即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二是对光复汉室和辅佐刘禅为国尽忠的决心.出师表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篇.

    冯录泉18311478171:   出师表有啥么真正的含意 -
    榆社县2800回复: 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蜀汉后期诸葛亮安邦定国的一种策略:以攻代守,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主动出击,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策略在当时的情况下弊大于利.

    冯录泉18311478171:   《三国演义》第91回中,诸葛亮写下了《出师表》,作者通过《出师表》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 -
    榆社县2800回复: 忠心 他是为了不辜负刘备对自己的嘱咐和提拔,为了蜀国的安全,忠心的规劝刘后主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