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分析《孟子》的论辩特点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结合《齐桓晋文之事》,分析孟子的论辩艺术
  • 答:孟子雄辩的才能,犀利的笔锋,在《齐桓晋文之事》这一章中,也可略见一斑。本文的艺术特点,在于孟子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活动,从而逐步启发对方的认识,这就形成了本文组织结构上的层层深入与跌宕生姿。本文一开头,齐宣王向孟子问霸道齐桓晋文之事,可见他对王天下之道是不大愿意听的。面对着...

  • 浅谈《孟子》的论辩艺术技巧(3)
  • 答:兵不厌诈,辩不厌谋。在论辩中设圈套,绕弯子,都与智谋有关,因之颇能体现孟子之善辩和论辩艺术之绝妙高超。四、 比附术、诡辩术 东汉赵岐在《孟子题辞》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以独至。”善用比喻确是孟子说理和论辩的一大特色,据统计,《孟子》中的取譬设喻达159处,古人总结的10...

  • 结合《齐桓晋文公之事章》分析孟子的艺术特色。
  • 答:《孟子》的艺术特色可归纳为:1、长于辩论,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文学散文的性质。他论辩的方法大多是产用类比论证的方法。2、善于运用比喻论证。3、气势浩然,感情激越,具有浩然之气。4、平易晓畅、精炼简约的语言风格。 结合本篇《齐桓晋文公之事章》加以分析: (1)文章在说理过程中,多处以生动的...

  • 试述《孟子》的文学特色。
  • 答:试述《孟子》的文学特色。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孟子》文章给人最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它的雄辩色彩。孟子的雄辩,并非简单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而是具有独到特点。这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丰沛,是非鲜明...

  • 怎样评价孟子
  • 答:段凌辰在《之辩论术》[4]一文中逐条逐句对孟子论辩中采用的技巧进行归类,十分清晰条理。谭家健从孟子文章结构入手,分析其艺术特色,认为孟子论辩的首要特点为明白晓畅[5]。刘生良从逻辑学层面探析孟子的论辩,将其划分为回避术、求同术、反诘术等诸多技巧[6]。孟子娴熟的运用各类论辩手段,往往能够使其...

  • 孟子与庄子论辩技巧的相同点
  • 答:两书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论证手法灵活多变(都喜欢使用排比句、寓言等)、论证语言精妙准确、文字感染力极强,并且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现实社会。但分析之后也能发现《孟》《庄》散文的论辩艺术有着各自的不同特点,即语言风格、论证方法、寓言运用以及结构条理等方面的差异。语言风格上,《孟子》具体简洁...

  • 比较《论语》、《孟子》、《庄子》的思想特点。
  • 答:2.《论语十二章》 孔子的“仁”“义”及重视个人修养的观点。平实简约而思想深邃的语言。二、《孟子》1.记述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四书”,儒家经典之一。 较《论语》有发展,可说是章向篇的过渡,语录体向对话体发展。气势雄伟,感情激烈,论辩中善施机巧...

  • 《孟子》的文学特点
  • 答:孟子的散文的特点,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雄辩色彩。其实这也和孟子所处的时代的有关:在百家争鸣的时代,要阐明自己的观点,维护自己的立场,批 评其他学派,就不得不进行论辩。事实上,好辩不仅是《孟子》的特征,《墨子》、 《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莫不如此。孟子散文的文学艺术最大的...

  • 孟子的文章有哪些特色?
  • 答:《孟子》一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不仅在于它体现了语录体散文向论说体散文的过渡,是中国论说体散文的重要奠基作品之一,而且其独特的文章风格,为中国政论文开拓了一个优良的传统。孟子文章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主题重大,观点鲜明孟子文章的特点,首先是直面现实,针对当前普遍关心的...

  • < 孟子>的主要特点是长篇大论,气势磅礴,逻辑性强,即尖锐机智,又从容舒 ...
  • 答:综上所述,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善于说理,手法多样,论证严密,这就是孟子说理的特点。无疑,孟子说理散文的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今天读写议论文同样具有多方面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653835.html?si=1 ...


    网友点评:

    皮祥高13563368292:   为什么说孟子“善辩” -
    兴宾区2546回复: 孟子以善于论辩著称,他的善辩,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心理上的优势,孟子对自己要推行的政治主张十分自信,且很善于揣摩对手的心理;二是孟子在论辩中常大量运用讽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迂回进逼,使得对手无法招架和还击.

    皮祥高13563368292:   《孟子》和《墨子》在论辩上的区别 -
    兴宾区2546回复: 孟子论辩善于察言观色,抓住对方的心理,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这一点在《庄暴见孟子》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其次层层深入,逻辑严密.如《齐桓晋文之事》关于“保民而王”这一中心论点,层次清晰,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再次取譬设喻,...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