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前赤壁赋主要内容概括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苏轼的《前赤壁赋》主要内容是什么?
  • 答: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

  • 苏轼的<<前赤壁赋>>详细解析
  • 答:《前赤壁赋》是一首诗,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一首探索人生哲理的哲理诗。 全文共分为五段。第一段,写苏子与客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夜游赤壁,泛舟江上,江水和月色十分优美,令他们陶醉,竟产生了一种飘飘然变成神仙的感觉。先点出时间:"七月既望(旧历十六日)",地点:"游于赤壁之下"。然后写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前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什么
  • 答:《前赤壁赋》主要内容:《前赤壁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中心思想:此...

  • 前赤壁赋描写了什么景色,说了什么理,抒发了什么情? 用70字概括.
  • 答: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的思想感情.--- 第3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而两位英雄已杳然长逝,化为陈迹.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随着岁月的流...

  • <赤壁赋>概括曹操在攻破荆州后的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英雄形象是哪一句...
  • 答: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赤壁赋》译文: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赏析: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已不知去处,曹操这...

  • 高一下期文言文赤壁赋中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 答: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这时候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道:“...

  • 在【赤壁赋】中,苏轼用哪一句词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
  • 答: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翻译: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此段描写客的回答,表现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把人类社会同宇宙自然对立起来,又把个体的人同社会整体加以分割,既看不到全部历史舞台上威武雄壮剧的持续演出,也看不到人类虽然依赖自然但更有改造自然的能动性和...

  • 赤壁赋第三段客人为什么悲伤
  • 答:《赤壁赋》中客人三悲分别是英雄不在,感受到了政治上的失意之悲,感叹人生虚无之悲。感叹天地阔远而自身渺小之悲。《赤壁赋》的作者是苏轼,《赤壁赋》的情感脉络可以概括为先是“乐”,然后“乐”极而生“悲”,最后又转“悲”为“喜”。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

  • 概括《前赤壁赋》的各段大意!
  • 答:第一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明月让他们有了飘然欲仙的感觉.第二段:作者饮酒放歌的快乐和客人箫声的悲凉.第三段:客感慨人生无常,自我渺小.第四段:集中表现苏轼豁达心胸的一段,全文重点阐释变与不变、短暂与永恒的关系,表达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第五段:客转悲为喜,开怀畅饮,兴...

  • 赤壁赋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 答:2、《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赤壁赋》中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4、《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


    网友点评:

    皇疤炕17245091249:   后赤壁赋的主要内容 -
    天水市2168回复: 前后《赤壁赋》虽都以秋江夜月为景,以客为陪衬,但后赤壁赋重在游、状景,而前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此文第一段,作者在月明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而游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第二段,从“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写到“履巉岩,披蒙茸……”的山崖险情;从“曾日月之几何而江水不可复识”的感叹,到“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变化,极腾挪跌宕之姿.第三段,借孤鹤道士的梦幻之境,表现旷然豁达的胸怀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皇疤炕17245091249:   苏轼的前赤壁赋是一篇什么 -
    天水市2168回复: 文赋 . 文赋是赋体的一类.“文”指古文.即相对骈文而言的用古文写的赋,也即相对俳赋而言的不拘骈偶的赋.元代祝尧说,“宋人作赋,其体有二:曰俳体,曰文体”;并认为用文体作赋,“则是一片之文,押几个韵尔”(《古赋辨体》).其论虽对宋代文赋有所偏颇,但却指出了文赋的体裁特点,即以赋的结构、古文语言所写作的韵文.

    皇疤炕17245091249:   苏轼写《前赤壁赋》的时代背景,要求内容简明,易懂,30 - 40字左右 -
    天水市2168回复: 该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 1082 年),是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政而获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览赤鼻矶后而作,借以抒发郁闷,至于豁达境界

    皇疤炕17245091249:   关于《前赤壁赋》的资料,详细点
    天水市2168回复: 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在狱中一百多天,受审十余次,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元丰三年二月,苏...

    皇疤炕17245091249:   前赤壁赋的主题是什么 -
    天水市2168回复: 《前赤壁赋》是一篇怀古之作.怀古是一种感兴,而所感所兴却往往是悲情怨语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无它 ,怀古即意味著一种对时空变迁的感慨.人为何有此种感慨呢?因为人是一有限...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