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前赤壁赋感悟200字

2024-06-04来源:本站编辑

  • 读《赤壁赋》有感
  • 答:读《赤壁赋》有感1 读《赤壁赋》,联系译文,总算看了个半懂,不过总有那么几个问题和疑惑。 《核舟记》讲,苏轼 此文中“赤壁”为赤鼻矶,因此得名“文赤壁”,而三国“赤壁”为“武赤壁”。所以说这 篇文章中“客”理论是建立在虚无的基础上。“客”与“苏子”未曾发现,而是误认,但我们如今在意的是文章本身...

  • 古诗赤壁读后感
  • 答:赤壁赋读后感(一) 苏轼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曾被誉为是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的词家,最洒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乌台诗案后,他被贬黄州,写下了《赤壁赋》。被贬谪离京,对于一个处在官宦生涯的人来说,是莫大的苦闷失意,但是,从苏轼那“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顺,自其不变...

  • 800字赤壁赋的读后感
  • 答:800字赤壁赋的读后感篇1 他,穿着芒鞋,披着蓑衣,拄着竹杖,吟咏长啸着,不理会所谓风雨,所谓天晴;他,叹三国,赞周郎,醉自我,笑自己多愁善感,不顾人生的对对错错,是是非非;他,望月,思亲,惆怅,本该有一万个理由表达对生活的不满,却处处渗透热爱生活的乐观。他,就是苏轼,一位世界级...

  • 赤壁赋读后感200字
  • 答: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呼!……唯江上之清风与山中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作者有感于天地之美、山川之丽,对自然及事物发展变化的内部规律...

  • 读完《赤壁赋》,你可能有别样的感受,请以《读苏轼》为题写一篇400字的...
  • 答:明月清泉自在怀 ——读苏轼《赤壁赋》有感 小江说:“学完《赤壁赋》,我觉得自己超然了。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你看苏轼说得多好,且让那些俗人去汲汲营生,去蝇营狗苟,我可要...

  • 从赤壁赋看苏轼人生态度,500字
  • 答:苏轼这篇文中的哲思也正是通过他对赋的新的利用而传达开来的。对于了解作者当时深受压抑的心境提供了帮助。苏轼不得不从佛老思想中寻求寄托,黄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对古人的怀念,于是触景生情地倾吐了自己对前辈英雄的钦慕,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治世立业的壮志。总之,苏轼当时的心境极其复杂:消极隐退与...

  • 后赤壁赋作者的思想感情200字
  • 答:心态豁达、胸襟开放则能参悟自然万物、通透古今人事,才能有“变”与“不变”的充满辨证法的哲学思考,才能有“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的全新认识.《赤壁赋》就是这样表达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使文章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遂成绝唱,流传千古!

  • 苏轼在《赤壁赋》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 答:其实赤壁赋中的那个客人就是苏轼本人,只是他另外一种人生想法和对待生命的态度。苏轼一生一直被贬,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的不得意转变成了一种失望精神,以物喜,以己悲,感叹人生苦短。连曹操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更何况他。但就算是不得志,就算是生命苦短,我依然是我,我仍然会心忧天下苦中作乐。...

  • 读《赤壁》有感
  • 答:读《赤壁》有感1 在《赤壁》中赵云进村救助百姓,拼死保护阿斗。虽然中了箭,但他对自己身上的箭视而不见,依然要与魏军血战到底。最后,终于救出了阿斗,保护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他的军事才能是令人赞叹的,但他也是靠两个字才杀出血路的,那就是—勇气! 对,勇气是不可缺少的,就像张飞掩护村民撤退、孙权与刘备结...

  • 谁读过《赤壁赋》谈谈你的感想。
  • 答:这周我读了《赤壁赋》,苏轼的这篇赋可谓构思巧妙,先写了游之“乐甚”,然后笔锋一转引出“客之三悲”,再有“苏子二论”来收尾。而精骇得“苏子二论”也不由得使我产生了一些感想……先谈谈苏子的“何羡论”吧,我认为“何羡论”给我一种看待问题的新角度—辩证。的确,事务应被分为而来...


    网友点评:

    漆注素14768243142:   《赤壁赋》读后感 -
    耀州区2663回复: 这篇文章虽短却写得精彩无比.具体经过是苏轼与朋友驾小舟在江上游玩,并唱起了《诗经》上的歌曲.这时,有一个朋友吹起洞箫,箫声却充满了哀怨.东坡问他为什么这样吹他就说想起曹操当年破荆州时的情形,何其壮观.英雄豪杰,叱咤...

    漆注素14768243142:   读赤壁赋有感800字 -
    耀州区2663回复: 曾经学了苏轼的《前赤壁赋》,那时还不是很清楚其中真正的内涵.今天又偶然的看到这篇文章,不禁又重新阅读了几次.真的有文读百遍其意自现的感觉,尤其是他的这段话让我有些新的认识.那就是他在文中发出这样的感叹:寄蜉蝣于天地...

    漆注素14768243142:   《前赤壁赋》中,你对作者所做的“变”与“不变”的分析有什么感想? -
    耀州区2663回复: 答:文中“变”与“不变”的观点是借苏子之口说出的,意即要是从“变”的一面去看,天地的存在也是极其短暂的;要是从“不变”的一面去看,则“物”与“我”都是无穷尽的,人不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种观点是似是而非的. 第一,它否定了事物的不同的质的规定性,只抓住了事物之间相对的共同性的一面,并加以夸大,推向绝对化,抹杀了事物之间的区别. 第二,认为客观事物的变与不变取决于人的主观看法,陷入了主观主义的相对论. 苏子的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庄子,本质上是庄子的“万物齐一”的思想.

    漆注素14768243142:   关于 赤壁赋 或 阿房宫赋 的感想 200字以上..小弟谢过 -
    耀州区2663回复: 赤壁赋1.本文集中地反映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的内心矛盾,这就是课文评点中说的“既有淡淡的哀愁,也有乐观旷达的情怀”.: ①苏子所作歌词,刻意仿效楚辞,特别是后面两句所表现的情怀跟屈原的作品极为相似,是明显的逐臣之思.因为...

    漆注素14768243142:   苏轼词两首与赤壁赋都阐述了什么人生感悟? -
    耀州区2663回复: 《前赤壁赋》: 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后赤壁赋》: 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的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漆注素14768243142:   从《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得到的人生感悟.100 - 200字. -
    耀州区2663回复: 小时候就喜欢读苏轼的词,特别是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激越豪迈,气象磅礴,读着它,就像跟着大文豪苏轼的脚步,来到了他的身边. 苏轼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自己的仕宦生涯,并在文坛崭露头角.然而在王安石变法时期,...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