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历史上居安思危的历史故事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有中国历史上居安思危或危中求安的事例吗,是什么?
  • 答:危中求安 延安保卫战,于1947年3月13日开始。 战争是由国民党为了攻占延安,摧毁中共党、政、军指挥中枢的目的,在西北地区集结了34个旅25万多人的兵力而起。中国共产党根据敌我态势决定:先诱敌深入,适时放弃延安,在延安以北的山区创造战机,逐步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1947年3月,蒋介石把对解放区...

  • 居安思危刘禅故事概括?
  • 答:居安思危故事概括: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个诸侯国联合围攻郑国(国都在今郑州新郑),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诸侯国能够取消攻打的念头。晋国同意后,其他诸侯国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并不想得罪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停止了进攻。为了感谢晋国...

  • 关于居安思危的事例 帮帮忙 急!!!
  • 答:1、《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宰相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在这篇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魏征敢于...

  • 居安思危是什么意思啊 居安思危成语典故介绍
  • 答:1、居安思危是一个成语,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出自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2、历史典故: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

  • 居安思危成语解析及典故
  • 答:二、居安思危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

  • 居安思危的名人事例是什么?
  • 答:处在战争边缘,国内政局稳定,人民生活安居,就想着能够置身事外,多年的祥和竟然使之忘却了这是战国是一场场兼并战,是你死我活的战争,如此居安不思危,犹如“温水煮青蛙”,败亡的确是意料中的结局。人的一生中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变数,无论贫富贵贱,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疾病哪个先来。《增广贤文》...

  • 急求古今中外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方面的战役战例
  • 答:陶侃是东晋时庐江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人。曾任武昌太守、宁远将军、荆州刺史。陶侃原来是王敦的部下,后王敦因妒忌陶侃受朝廷重用,故利用职权降陶侃之职,并将他调遣至广州作刺史。当时的广州地区,生产落后,人口不多。陶侃在那里,没有多少公事可办,生活很清闲。但因陶侃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为...

  • 居安思危的正面例子或素材
  • 答:居安思危的典故: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祸害的情况,人们用居安思危这个词用来比喻要提高警惕,以防祸患,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

  • 写一个“居安思危”的历史小故事
  • 答: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报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

  • 关于“有备无患”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 答: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春秋时期,有一个英明的君主叫晋悼公。他有一个部下叫司马魏绛,也是一个执法严明的好官。有一次,晋悼公的...


    网友点评:

    胥晶衫13944083053:   中国文化中的“居安思危” -
    依兰县2685回复: “居安思危”一词,战国时期早已有之.我国的大儒孟子曾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对此进行论证——“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又及“入则无法家拂士...

    胥晶衫13944083053:   关于具有忧患意识的历史人物的主要事件 -
    依兰县2685回复: 孔子这样表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学而》)不注重道德品质的提高,不切磋学问,不按道义的原则去行动,有了过错不能及时改正——这些就是他目睹春秋末期现实状况而产生的忧虑. ...

    胥晶衫13944083053: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800字作文 -
    依兰县2685回复: 俗话说:“再富也富不过三代.”正如魏徵对唐太宗的告诫——不居安思危,戒奢以 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人们总是安于享受美好生活,而忘记这个时代与时俱进,适者生存是自然的一条法则.人一安于现状,就难以沉思,...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