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受命于危难之中下一句

2024-05-31来源:本站编辑

  • 奉命于危难之间.上一句是什么
  • 答:一、出处 后值倾覆,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其中,“后值倾覆”指的是刘备在当阳长坂坡兵败后,形势危急,处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则指的是在这种危急存亡的关头,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联合孙权共同抵抗曹操的进攻。二、典故 具体来说,建安十三年(...

  • 诸葛亮的《诫子书》原文和翻译
  • 答: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 <<出师表>>中诸葛亮回忆了哪几件往事
  • 答:第一件: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三顾茅庐 第二件: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白帝城托孤 第三件:...

  • 救我于危难之中下一句
  • 答:你把人民放心上,人民把你举台上,你救我于危难中,我必然涌泉相报

  • 诸葛亮死前的那段文言文
  • 答: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 出师表第一句是什么?
  • 答: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 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前一句是什么
  • 答: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

  •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什么意思?
  • 答:释义: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1、出处 出自两汉诸葛亮的《出师表/前出师表》。2、原文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3、释义 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 答: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

  • 急!月考要考出师表 唐雎不辱使命 岳阳楼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答: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


    网友点评:

    白海娣17358695433:   诸葛亮《出师表》中受任与败军之际的下一句是
    嵊州市1980回复: 奉命于危难之间

    白海娣17358695433: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千古名句,你能体会作者的感情吗?
    嵊州市1980回复: 这是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的 意思是"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难的时候接受奉命" 指的是任务重而艰巨,光荣而伟大.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