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古代不听劝谏的帝王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古代哪个君王因为不听从大臣的进言而使自己的国家被灭亡的
  • 答:;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谏,吴国被越所灭;伍子胥是楚国人,因牵涉宫廷斗争 受到迫害,父兄被楚王杀害,惨遭灭族。伍子胥忍辱负重,一心想复仇,辗转逃亡至吴国,在集市上吹奏乐器,以抒发自己的志向,寻找可以合作灭楚的君主。经过观察他发现吴国的公子光有大志,之后就辅佐公子光,发动政变,杀掉当时的...

  • 历史上没有听大臣的劝谏而落得可悲下场的君王的例子。
  • 答:如比干劝纣王,纣王没有听比干的劝谏而落得可悲下场

  • 古代君王不听谏臣的话所造成的后果事例?
  • 答:魏惠王没有听取国相公叔痤的意见,重用商鞅也没有杀他,导致商鞅投靠秦孝公变法成功,而灭六国。公叔痤死后, 魏惠王没有商鞅的才能,也没有杀掉商鞅。后来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招贤,于是西入咸阳,终被秦国重用,封于商地,是为商鞅,他在秦国实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帮助秦国迅速崛起。魏惠...

  • 历史上没有听大臣的劝谏而落得可悲下场的君王的例子。
  • 答:商纣王,没有听取比干等大臣的进谏,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不听劝谏 项羽,范增等人对他百般劝说,秦二世,桓帝,灵帝,...

  • 古代帝王拒绝纳谏的事例
  • 答:这一番议论,在朱厚璁听来,自是高兴,说:"此论一出,我们父子就可以保全了。"但是,在大臣们看来,张璁的议论无疑是奸邪之论,意在讨好皇帝。因此,纷纷上疏要求惩办张璁及其同党桂萼。但是,朱厚璁好不容易找到支持他的人,哪里会惩办呢!于是,他不久后即命张璁、桂萼两人进京与京城的大臣们来议礼。大臣们自然是...

  • 历史上哪个皇帝是因为不虚心纳谏而使得国家灭亡的?
  • 答:是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 ,隋朝第二位皇帝。杨广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隋朝大运河 ...

  • 李歆:西凉第二位国君,用刑过于严厉且不听劝谏
  • 答:不纳劝谏 李歆用刑过于严厉,又喜欢大造宫殿,公元419年(嘉兴三年)五月,从事中郎张显上疏劝告说:“凉州疆土被一分为三,势必不会长久维持这种局面。军事兼并的根本,在于发展农耕;怀柔远方部族的方法,莫过于统治宽大,刑罚简单。今年新年以来,阴阳失序,风雨失调,正应该减少膳食,撤除乐器,谨身修道。...

  • 帝王不听下属劝谏能体现出他是什么样的人
  • 答:刚愎自用,不懂得礼贤下士,独断专横,盲目昏庸,而且通常会是容易听信谗言,任用宦官小人或任人唯亲的皇帝

  • 古代帝王求谏和拒谏的例子
  • 答:求谏的例子很多啊,比如历代皇帝都有下诏百官、臣民“风闻言事”,齐威王听从邹忌的建议纳谏,最后国家强大。拒谏的例子也不少,比如杨广不听大臣劝谏,执意去江都,结果被堵在南方回不来政治中心洛阳;明熹宗不听东林党的劝谏,任用魏忠贤。

  • 历史上最坏的皇帝是谁呢?
  • 答:桀和帝辛,一个是周朝的末代帝王,一个商朝的亡国之君,他们生在奴隶社会,对奴隶的残忍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他们不修政事,导致很多人封国强大起来,而面对这些危险,他们还拒绝听从大臣的劝谏。不管是什么时候,帝王诛杀奸臣,总是会受到称赞,总能聚拢民心,但是如果滥杀臣子,显然会大失民心,像桀纣...


    网友点评:

    管世毕18764539108:   历史上有哪些不听忠臣良言而灭亡的朝代? -
    宝清县87回复: 秦,李斯南宋,岳飞(间接)元,王保保

    管世毕18764539108:   历史中哪些君王因为没有听大臣举荐贤才最后酿成大祸? -
    宝清县87回复: 这个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皇帝,比如有名的楚怀王就是因为听信小人谗言疏远了屈原,导致于亡国

    管世毕18764539108:   古代君王善于纳谏和不纳谏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 -
    宝清县87回复: 很典型的,刘邦善于纳谏获得了天下,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纳谏失了天下;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前期善于纳谏成就了“开元盛世”,后期排挤忠良,听信佞臣,不听逆耳言,结果“安史之乱”直接把自己从皇位上挤了下去,成了毫无权利的太上皇.此类事很多,不胜枚举,LZ可以去读读二十四史,很有意思.

    管世毕18764539108:   开明君主听取良言的故事和昏君不听取良言得故事有什么啊?除了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和齐威王的故事,还有什么开明国君善于听从臣民劝诫的故事啊?还有... -
    宝清县87回复: [答案] 齐宣王听从钟无言的劝谏,齐国强盛; 夏桀杀关龙逢,商纣杀比干,最终亡国;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谏,吴国被越所灭;

    管世毕18764539108:   历史上哪些皇帝的独断专行导致了许多矛盾发生? -
    宝清县87回复: 独断,一个人决断,听不进去正确意见,转行,专一人之心而行,专自己之心而行,独转断行,正确的独断专行是要的,真理有时就是少数人掌握,能力不够,认识不够,明知错误还去做,这种独断专行则会给国家造成危害,杨广,李隆基,朱由检,等,这些是代表,要加强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皇帝称朕,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称朕的,一直称朕的,有时也用用其他称谓,如予等,称朕容易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知道实际,搞特殊,要称其他人也可以称,朕,月关,威严长久的意思,万岁也是浮夸风,不实事求是,不好.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