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古代直言进谏的事例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有关于进谏的名人故事吗?
  • 答:1,邹忌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

  • 古代贤臣向皇帝进谏的例子有哪些
  • 答:魏征进谏魏征进谏,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必定当面直谏,坚持到底,决不背后议论,这是他的可贵之处。有一次,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魏征每次向我进谏时,只要我没接受他的意见,他总是不答应,不知是何缘故?”未等长孙无忌答话,魏征接过话头说:“陛下做事不对,我才进谏。如果陛下不听我的劝告,我又立即顺从陛下的意见...

  • 历史上有哪些直言不讳,敢于指出皇帝错误的大臣
  • 答: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 “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 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像魏征一样敢于正言直谏的君子?
  • 答:关龙逢因忠谏被杀,在夏王朝内外引起很大不满,很多人都不敢直言进谏,只想远远离去。在关龙逢被杀后,夏桀众叛亲离,夏朝不久就被商汤灭亡了。关龙逢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谏臣。 2、比干 相对于关龙逢来说,因为《封神演义》的关系,商代谏臣比干的名气要大得多,其事迹也更为壮烈。比干(前1092-前1029),子姓...

  • 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事例
  • 答: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长乐公主李丽质因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对她特别钟爱,将她许配给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贞观六年(旧唐书魏徵传为贞观五年)开始准备嫁妆,唐...

  • 进谏成功的事例
  • 答:1、关龙逢 夏桀时大臣,据《韩诗外传》记载,夏桀时,建造的酒池中可以运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长,池中之酒可供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谏臣。2、比干 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3、汲黯 孝景帝时...

  • 历史直言进谏的人物高分
  • 答:1、关龙逢:生于公元前1713年,是夏末忠臣,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名相。因进谏忠言而被杀,享年93岁;2、比干:沬邑人,商朝帝王太丁次子。20岁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后辅帝辛,被纣王挖心致死;3、魏征:字玄成,钜鹿郡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

  • 历史直言进谏的人物,高分
  • 答:1、魏徵 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 从古至今,历史上有哪些人直言进谏
  • 答:成功: 1李斯《谏逐客书》2 触龙《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3伍举 有名的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出处。4诸葛亮 进谏刘备联吴 5赵普 宋太祖时宰相,进谏太祖削将之兵权。6耶律齐 进谏成吉思汗采纳汉文化。失败:1 关龙逢 夏末忠臣 2 比干 商末忠臣被纣王挖心 3 伍子胥 春秋吴国大臣,被...

  • 敢于直言的历史名人故事
  • 答:一、比干 比干是商纣王帝辛的叔叔,也称王叔比干,是殷商王室的重臣,官拜少师。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受托孤重辅殷纣王,先后辅佐殷商两代帝王,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被称为“亘古忠臣”。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二、伍子胥 伍子胥曾多次...


    网友点评:

    柯柄京19420247190:   帮我推荐几个古代臣子善于劝谏的例子 -
    梅州市1499回复: 以下是一些古代臣子善于劝谏的例子:1. 邹忌:战国时期齐国的重要谋士.他不仅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更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外交手段,成功地劝谏齐王,使齐国得以在列强之中屹立不倒.2. 魏征:唐代著名谏臣,以其勇敢和才华受到唐太宗...

    柯柄京19420247190:   我国历史上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举例 不要唐太宗和魏征的例子 -
    梅州市1499回复: [答案] 伍子胥 “有其父必有其子”,伍子胥的结局竟与其父如此相似.辗转几回终于立足于吴国的伍子胥,同样因自己的直谏而最... 遣大夫种为使,赴吴国假投降,在“吴王将许之”之时,“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句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