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古文中于是就的字

2024-06-04来源:本站编辑

  • 带于字的文言文初中
  • 答:3. 求几句带\“于”字的文言文和该句中\“于”字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于”是介词,现以初中文言文为例,来说明“于”字的意思和用法。 1、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句中的“于”,表示对象,译为“对,向”。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句中的“于”,表示处所,译为“在”。

  • 因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答:古文中quot因quot字的解释一名词 1本义 从囗 wéi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茵”的本字,坐垫,车垫因,就也说文因是坐垫的意思2原因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唐代。在古文中“因”解释 1动依靠,凭借 2介因为,由于 3副于是,就 4介由于 5介由,从 6动沿袭,遵循 7名原因,机会...

  • 文言文里的于
  • 答:(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例如: 1、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崤之战》译为“从这时”作状语) 2、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译为“在这职业上”作补语) 2. 古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 ...

  • 而如果文言文
  • 答:参考文献:《辞源》《中学文言文索引词典》 回答:2007-10-18 16:22 修改:2007-10-18 21:50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共0条评论。 其他回答 共2条回答评论 ┆ 举报 红红 [智者]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 “舍生而取义”中的“而”表并列。从语法角度看,“而”连接前后两个动宾结构“舍生”“取义”,无轻重之...

  • 语文常用虚假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从,因,于,与,则...
  • 答:①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④吾尝疑乎是.(乎:对....

  • “乃”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答:可译为只、仅等。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译文:项羽于是带领士兵往东去,到了东城,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译文:如果事情不成功,这是天意。

  • 文言文乃的用法虚词
  • 答:乃在文言文中的虚词作用: 1、于是,就。例: 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白话文:于是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于是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 ②乃入见。 白话文:于是入朝拜见(庄公)。 2、才,这才。例: 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乃:然后才。) 白话文:虽然理想派的创作,也先有来源,于是增删而...

  • 文言文虚词速记口诀
  • 答:如何推断文言文中虚词的词义文言文难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言虚词难以把握.由于大多数文言虚词是从实词中借用或虚化而来的,因此.文言文中某个词有时是虚词,有时又是实词.这是区别和确认虚词的一个难点.此外,同一个虚词在具体的语言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例如,我们经常接触到“以”字,义项就相当丰富.作动词,“...

  • 文言文中为什么会有通假字的出现?
  • 答:一、文字有个演化的过程。最简单大家都知道的就是繁体到简体的演化。古人的字比现在写的要复杂,所以简化过程中,就出现了个别字和古文不一样。于是就~~通假了 二、我们都知道古代写作的东西要流转,最早需要抄写!后来才有了印刷,印刷产生的前期,抄写的过程中有可能抄错了,因此~~三、古代的文人也...

  • 于是的文言文
  • 答:”于是的今义 解释 ①连词。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看看离开会的时间还早,于是我们去逛书店了|眼看体弱的同学跟不上了,于是队长宣布休息。②这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2. 文言文中于是的翻译 于是 yú shì 1. 如此。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每发一书,则书百幅,择十之一用...


    网友点评:

    俟要烟13922054596:   【急求】文言文中,“乃”什么时候为“于是”,什么时候为“才”(高手详细解释下!!) -
    赞皇县2865回复: 基本字义 ● 乃 nǎiㄋㄞˇ◎ 才:今~得之.“断其喉,尽其肉,~去”.◎ 是,为:~大丈夫也.◎ 竟:~至如此.◎ 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 ◎ 你,你的:~父.~兄.“家祭无忘告~翁”.详细字义...

    俟要烟13922054596:   文言文中“为”的一词多义 -
    赞皇县2865回复: 详细字义 〈动〉 1. (为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do;act;make]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俟要烟13922054596:   古文中“爰就”什么意思 -
    赞皇县2865回复: 于是就.爰,是“于是”的意思.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