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唐代科举制的流程图

2024-05-31来源:本站编辑

  • 古代科举有哪些方式?
  • 答:引言: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在唐朝进行完善,后来在清朝末年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才被完全废除。明清时期的八股文制度规定科举考试只允许在四经五书的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够根据指定的观点来答卷,不可以发挥自己的意见和见解。科举制度可以说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

  • 科举考试的流程是什么?
  • 答:科举考试的完整程序有乡试、会试、廷试,即地方、中央、皇帝三级考试。大家熟知的,是考试地点设在各省的乡试。乡试也称乡闱,通过乡试即为“中举”,成为举人。从形式来说,乡试可以看成是古代中国的“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 。在古代,考试时间也是十分固定的,但并不限于一次考试,有的朝代有春考、夏...

  • 古代科举知识
  • 答:C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 秀才、举人、进士在古代相当于如今的什么学历呢?
  • 答:(1)在没通过院试前这部分读书人称“童生”“童子”。考中称“生员”“也就是“秀才”。(2)乡试是每三年考一次,只有通过院试的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诺是考过则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比如唐伯虎:(3)通过上面的流程图我们知道要...

  • 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 谁开创的
  • 答:科举制度的发展1.科举制度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在中国实行了整整1300年。2.科举制是古代中国和日本、朝鲜、越南等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而进行的。科举制的主要考试都是有规律的。唐代的科举制度与宋初的科举制度一样,宋太宗时代的科举制度由...

  • 关于科举制后期考试分为哪几个阶段进行考试考中者叫什么
  • 答: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

  • 解密:古代的科举制度到底是怎么个选拔制度
  • 答: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变化有过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对于科举的开创,史学界有异议。俞大纲、唐长孺、何忠礼、金铮等学者认为唐朝开创了科举。何忠礼《科举制起源辨析——兼论进士科...

  • 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分别是在哪个朝代
  • 答:科举制度的创立在隋朝,废除在清朝。科举是一个含义丰富复杂、具有动态特征的词语。广义的科举指分科举人或设科取士,约略同于贡举,起始于汉代;=,狭义的科举指进士科举,始于隋朝。科举制的诸多特征是经历漫长的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但要定下一个起始年代,必有标志性的创制,而真正具有标志性意义且与...

  • 科举时代,乡试录取者和殿试录取者分别被称为什么
  • 答: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士,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

  • 唐代科举制度是怎么样进行的
  • 答:【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网友点评:

    胡坚翰19610342327:   科举制度的演变过程 -
    掇刀区442回复: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建立 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

    胡坚翰19610342327:   博学宏词科的唐代科举制度 -
    掇刀区442回复: 与宋以后各代不同,唐代科举及第并不能立即入仕,而是仅获得一定的出身品第,即任职资格,还需经过吏部的铨选考试方可释褐当官,即真正受到任命.唐代进士及第以后,雁塔题名、曲江宴会、杏园探花,以至风流于平康里,确实是“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但因为尚未入仕,故也有人及第后发出“犹着褐衣何足羡”的慨叹.按一般情况,唐代进士及第后少则一年,多则几年,个别甚至十几年才能通过铨试获得官职.于是,不少进士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喜悦轻快一番之后,便面临着寂寞的守选日子,或是奔走于权贵间求取官职,或长期沉浮于人间,有的甚至生活困顿.

    胡坚翰19610342327:   唐代时如何完善科举制的
    掇刀区442回复: 为科举制的完善作出突出贡献的帝王有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人.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很多,常设的为明经、进士两科,其中,进士科尤受重视,考取难度也最大....

    胡坚翰19610342327:   隋唐宋三代科举制的发展 -
    掇刀区442回复: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1、科举制的创立:隋朝 (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