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唐太宗善于纳谏的史实

2024-05-21来源:本站编辑

  • 大臣劝谏皇帝的故事
  • 答:1、唐太宗与魏征 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魏征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皇上也就息怒。魏征曾请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

  • 唐太宗李世民善听谏言的故事
  • 答:5、贞观六年(631年),唐太宗想去封禅泰山,魏微屡次劝说太宗:“现在百姓生活还不十分殷实,仓廪还没有充实,国力还比较弱,您在这个时候祭告天地,以为帝王功业已经实现了,这是十分不妥的。”唐太宗随即打消了封禅的念头。

  • 善于纳谏的事例5个详细
  • 答:善于纳谏的事例:一、唐太宗 唐太宗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明君主,他能够认真听从臣子的建议。一次,宰相房玄龄在路上看见掌宫里建筑的窦德素,就问他最近宫里在修什么工程。窦德素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宗,太宗生气地责备了房玄龄。魏征对太宗说:“房玄龄是管理国政的人,他应该了解宫迁内外的事。如果...

  • 唐太宗善于纳谏
  • 答:唐太宗善于纳谏的事例有很多,以下列举三个:⒈张玄素劝谏:唐太宗即位时,筹算大兴土木,兴建洛阳乾阳殿。给事中张玄素说,在国家还未恢复元气的时候,您这样做的过错比隋炀帝还大,甚至会获得同桀、纣一样的下场,对如此锋利的言辞,唐太宗非但没有动怒,而且接受了意见,下令缓建,还重赏了他。⒉...

  • 有哪些虚心纳谏的历史故事
  • 答:君王接受规劝或批评,叫做“纳谏”。我国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初年,唐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在宴会上交谈,当时有个美人在旁边侍候。她本是庐江王李瑗的爱姬,李瑗败事后,被籍没入宫。太宗指着她对王珪说:“庐江王荒淫无道,杀害了她原先的丈夫而把她占为己有。暴虐到极点,怎会...

  • 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的事例
  • 答: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

  • 魏征是历史上最好的虚心接受建议的例子吗?
  • 答:唐太宗虚心接受魏征的纳谏,就是历史上最好的虚心接受他人建议的例子。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

  • 古代君王善于纳谏和不纳谏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有哪些?
  • 答:纳谏 臣民规劝或批评君王,叫作“谏”。君王接受规劝或批评,叫作“纳谏”。我国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627—649在位)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626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迫使李渊退位,从而当了皇帝,年号贞观。唐太宗即位时,唐朝虽已建立十年,但由于隋炀帝的...

  • 100字关于我国历史上一个善于纳谏的皇帝,以及他纳谏的故事。
  • 答:唐太宗,长孙皇后,魏征 魏征以直谏著称。虽然李世民是明君,但也常常因此而十分生气。有一次魏征直谏让李世民怒火中烧,回到皇后那里,狠狠地说“一会儿一定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原话:会须杀此田舍翁!)长孙皇后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退了下去,在内室中换好了重要场合才穿的礼服,跪在李世民面前...

  • 谁知道唐太宗的纳谏的故事?
  • 答:关于魏徵的几个小故事 魏徵,字玄成。唐初政治家。巨鹿(今属河北)人。少孤贫,曾出家为道人。隋末参加瓦岗军,李密败,降唐。归唐后跟随李建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任谏议大夫。后任秘书监,参预朝政,封郑国公。魏徵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徵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


    网友点评:

    权败光15932989564:   唐太宗如何做到以人为进? -
    武侯区2320回复: 在历史上,唐太宗是以善于纳谏出名的.以人为镜,就是让别人发现自身的缺陷,自己吸取建议.太宗曾爱逗鸟,怕魏征看见就藏在了袖口里,魏征就一直不走,结果鸟就被憋死了.太宗明白魏征用意,所以及时改了,作为君王是很不容易的.正因他的善于纳谏,终于成就贞观之治的佳话.

    权败光15932989564:   唐太宗之所以善于纳谏的原因是什么? -
    武侯区2320回复: 前车之鉴.他善于纳谏主要是因为看到了隋朝之所以没落最终败亡的原因.后人以“隋之恶闻其过而亡天下”认为隋炀帝“拒谏而亡” 所以唐太宗善于纳谏其实还要感谢隋炀帝,不是炀帝,他不可能做的那么好.何况他和杨广是有血缘关系的一家子,他更心知肚明,隋朝灭亡的原因.

    权败光15932989564:   材料一中唐太宗在纳谏上的态度转变说明实质问题是什么 -
    武侯区2320回复: 材料一:据史料介绍,唐太宗李世民曾是一位“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贤明君主.他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观得失.”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的17年里,魏征给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采纳了.后来有一次由于魏征的直言明谏,唐太宗回到后宫后见长孙皇后发恨道:“总有一天要杀掉这个乡巴佬!”唐太宗到了晚年,不大听得进批评意见了,那些敢于进谏的大臣也先后去世,他跟大臣们议事,常是夸夸其谈,唯己是从,刚强高傲,日胜一日.集思广益的“耳顺”被阿谀奉承的“顺耳”声所替代…… 材料一中唐太宗在纳谏上的态度转变说明实质问题是什么? 答:没有人是圣人,专制帝王一旦缺乏监督的人和机制,就会成为刚愎自用的昏君

    权败光15932989564:   唐太宗的丰功伟绩
    武侯区2320回复: 第一,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二,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使宰相的人数比秦汉时期增多,便于皇帝控制. 第三,唐太宗时期加强了国内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对西北等地区的管辖,另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 第四,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这既是“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之一,也是“贞观之治”的内容之一.他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等能臣. 第五: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6]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