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夜书所见古诗停顿划分

2024-06-05来源:本站编辑

  • 语文古诗词划分节奏的技巧
  • 答:语文古诗词划分节奏的技巧如下:一、“意义单位”划分法 文言句朗读的停顿,主要依据句意及其结构。句意如血肉,结构似骨骼。划分则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望晚日照城郭。望晚”是“向晚”之义,即“接近黄昏时”。全...

  • 观书有感其朗读二节奏划分是?
  • 答: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一、译文 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二、出处 宋·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有几个自然段
  • 答: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前言】《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

  • 诗句停顿
  • 答:/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求有古诗平仄知识的老师为《夜书所见》每句注格律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 ...
  • 答:《夜书所见》叶绍翁(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其中括号处是平仄声皆可。(韵)表示该字押韵。第三句中,“促”“织”二...

  •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 答: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___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1、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王维《山居秋暝》;6、当年不肯嫁春风...

  • 书上元夜游节奏划分
  • 答:书上元夜游节奏划分如下:书/上元/夜/游。

  • 古诗夜书所见的意思
  • 答:“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结语:以上就是我整理收集的夜书所见古诗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 夜书所见要用什么语气读
  • 答:夜书所见读的语气为:前两句缓慢,后两句轻快。《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该诗的前两句语气要低沉,读出秋夜旅客的孤独寂寥,后两句语调变欢快,语气上扬,想象儿童挑灯玩耍的景象。

  • 夜书所见怎么背
  • 答:《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是诗人身处异乡,触景生情之作。诗的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


    网友点评:

    戴类光18215279289:   夜书所见古诗一首 -
    东湖区403回复: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原文: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⑤篱落:篱笆.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戴类光18215279289:   夜书所见这首诗一、二句写 -
    东湖区403回复: 《夜书所见》这首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这两句是: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戴类光18215279289:   古诗夜深篱落一灯明中的“一”应读几声呀拜托了各位 这首诗的名字叫“夜书所见” -
    东湖区403回复: [答案] 这涉及到普通话的变调问题,注音还是注第一声,但读的时候受到了语境的影响,读起来像第四声,类似“辗转”一词,两个字分开读都是第三声,但合在一起,"辗"读起来就有点像第二声了. 希望采纳

    戴类光18215279289: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
    东湖区403回复: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萧萧梧叶”“秋风”本没有情,寒冷也没有声音,但巧用了“送”“动”就化无声为有声,使客观事物也带上了情感.(2分)(修辞或手法1分,具体内容分析1分)2.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表现了儿童欢快的情趣,(1分)这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比,(1分)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凄苦心情(1分).(共3分)【解析】略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