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大唐开局就辞官杜如晦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一心都想当官的杜如晦,为何会主动放弃在隋朝的官职?
  • 答:杜如晦想要做能够为民办事的官员,但是隋朝朝廷之上奸臣当道,君主昏庸无能,正直的官员手中没有能够帮助人民改善生活的权力,所以杜如晦放弃了在隋朝的官职。杜如晦从小便有为官一方,造福人民的志向,而且他天赋过人,具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当时礼部侍郎高孝基非常赏识杜如晦,便安排杜如晦做了滏阳县尉。

  • 杜如晦简介与故事:历史上杜如晦是怎样的一个人
  • 答:进封杜如晦为蔡国公,赐食邑一千三百户。贞观二年晋升杜如晦为检校侍中,兼吏部尚书,检校侍中,即代理侍中,是门下省的长官,也就是宰相。贞观三年下诏授杜如晦为右仆射。从此,杜如晦与房玄龄同朝为相,为唐朝的盛世之治杜如晦是宰相,又是吏部尚书,执掌着选官任能的大权,他在引荐贤才,罢除不良官吏等方面,做...

  • 杜如晦文言文翻译
  • 答:1. 杜如晦 京兆万年人也文言文翻译 杜如晦,祖籍陕西万年。武德初年,担任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就被提升为陕州总管长史。当时秦王府中人才济济,外迂的人也非常多,对此,李世民表示忧虑。记室房玄龄说:“王府中的幕僚离开得多,这并不值得惋惜。可是杜如晦非常能干,有见识,是辅佐帝王的良才。

  • 唐代名臣杜如晦简介杜如晦是怎么死的?
  • 答:杜如晦聪明,精明。当他年轻的时候,他关心历史和政治。长大后,他在与人交谈时,常常会有极其新奇的观点。隋朝大业时,杜如晦被招录为官,成为大隋朝的预备官。当时的礼部侍郎高基非常重视杜如晦,但杜如晦对隋朝官场心灰意冷,很快就弃了官职。大业十三年,天下大乱,烽火四起。唐元父子也在太原...

  • 十八学士首席杜如晦:唐太宗称制过程的第一谋士
  • 答:等杜如晦来了,一一审读房玄龄的方案,选择其中最可行的,再由太宗责成决策。房、杜二人,形成了人才合理搭配,将偏才组成了最有效的全才型国家高层,开创了有名的贞观之治,后人论唐代良相,首推房、杜。 可惜的是就在贞观三年的冬天,杜如晦染病辞官,太宗下诏给他原薪在家养病,经常派人问候,派名医前去诊治。杜如...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晦生平
  • 答: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与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从祖杲为北周、隋朝时期的显官。杜如晦出身于世宦之...

  • 文言文杜如晦
  • 答:所以太宗平定外祸内乱,而房玄龄、杜如晦不谈自己的功劳,王圭、魏征劝谏国君,而房玄龄、杜如晦让位给他们,李世绩、李靖善于统御部众而房玄龄、杜如晦采用他们的意见,使得政治得到太平,却把善处归给国君。说他们是唐宗室大臣,是很恰当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 唐朝初年名相杜如晦简介,杜如晦的历史评价有哪些?
  • 答:赵元僖:唐太宗有魏玄成、房玄龄、杜如晦,明皇有姚崇、魏知古,皆任以辅弼,委之心膂,财成帝道,康济九区,宗祀延洪,史策昭焕,良由登用得其人也。司马光:唐代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归有光:唐太宗举兵晋阳,平隋之乱,则有刘弘基、李勣、李靖、房玄龄、杜如晦之流...

  • 杜如晦的结局如何?
  • 答:杜如晦没有被满门抄斩。贞观四年,杜如晦染病,于是向李世民请求辞官,李世民仍然按照杜如晦以前的官职给他发俸禄,但李世民还是非常担心杜如晦的病情,多次派遣使者和名医前去救治杜如晦。派遣到杜如晦府上的人在路上前后都能望见。但杜如晦最终还是病死,终年四十六岁,李世民为此大哭不止,三天不能...

  • 《眼镜王蛇毒排名》杜如晦简介唐朝臣凌烟阁24岁功臣杜如晦生平
  • 答:杜如晦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他年轻时渴望学习。在皇帝大业中,吏部侍郎非常看重他的敏捷和应变能力,于是任命他为阜阳郡尉。看到隋朝的政治腐败,他认为县令这个职位很卑微,于是放弃了官职,回家了。杜如晦是中国初唐时期的著名人物。文字清晰。凌渡,京兆。从祖先的果实到北周和隋朝。唐武德元年,汝等被...


    网友点评:

    苍段庞13456186722:   (房谋杜断)指的是什么
    商都县1934回复: 房谋杜断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订的.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

    苍段庞13456186722:   徐茂公、魏徵、房玄龄、杜如晦在谋略上谁更厉害?对大唐谁的功绩大? -
    商都县1934回复: 只能说不分伯仲之间都是凌烟阁二十四臣的人物,都是对唐王朝功劳很大的.以上四人顺序按照排名3.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长安县)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

    苍段庞13456186722:   请问杜如晦在贞观几年死的? -
    商都县1934回复: 杜如晦(585—630年)出身于西北望族,和太宗的其他高官一样,他也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他的祖父曾在北周和隋作过官,他本人在隋代作过地方上的小官,后来辞职.唐兴后不久,他参加了太宗的幕僚集团,与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一样随太宗参加了征讨东北平原的战役.他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很可能参与了袭杀太宗兄弟们的行动.太宗十分相信杜如晦的决断力,以至对房玄龄说,所有的重大政府决策都需要杜如晦的支持.杜如晦和房玄龄彼此取长补短,同心协力.不幸的是他身罹不治之症而死于630年,正当他的权力的顶峰时期. (贞观21年)

    苍段庞13456186722:   杜如晦大胆直言的故事 -
    商都县1934回复: 杜如晦,字克明,是京兆杜陵人.杜如晦年轻时英俊豪爽,喜欢读书,以有才学有别具一格的风流态度自居,内心拥有大节操,遇事总是很果断.隋朝大业时,参加吏部选拔,侍郎高孝基认为他不同一般,对他说:“您一定被用作栋梁之材,希...

    苍段庞13456186722:   唐朝杜如晦生平简介有哪些呢?
    商都县1934回复: 淮安王李神通以战功获封土地数十倾,张婕妤的父亲私下里找李渊想要那片地,李渊答应他,但李神通以这块地已经先赐给了自己,于是不愿意给张婕妤的父亲,张婕妤却向李渊说是李世民仗势欺人,让李神通夺走了土地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