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大学全篇原文注释

2024-06-05来源:本站编辑

  • 余力学文全文解释是什么?
  • 答:余力学文全文解释如下: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道德准则,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去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任性而为,蒙蔽真理。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研究学问...

  • 《劝学》原文+翻译
  • 答:1、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

  • 三字经的正规全文解释拼音
  • 答:rén人zhī之chū初xìng性běn本shàn善xìng性xiāng相jìn近xí习xiāng相yuǎn远,gǒu苟bú不jiào教xìng性nǎi乃qiān迁jiào教zhī之dào道guì贵yǐ以zhuān专。xī昔mèng孟mǔ母zé择lín邻chǔ处zǐ子bù不xué学duàn断jī机zhù杼,dòu窦yān燕shān山yǒu有yì义fāng方jiāo教wǔ五zǐ...

  • 《学记》原文及注解
  • 答: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xiǎo,小有声音)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教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道’:古今异义,指儒家之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yuè“说”)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

  • 宋濂嗜学原文及注释
  • 答:宋濂嗜学原文及注释如下: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观群书。注释余:作者宋濂自称。宋濂是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嗜:喜爱。致:达到、实现,...

  • 学而第一原文及翻译 注释
  • 答: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按时去温习和练习,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

  • 学弈原文译文注释
  • 答:学弈原文译文注释如下:《学弈》是选自《孟子·告子》上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弈》原文及翻译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

  • 《孙权劝学》全文解释
  • 答:而吕蒙虽然是孙权的爱将,他优点很明显,就是作战勇猛,机智并且能够百战百胜,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文化水平不高,这个问题随着他一路的升迁,导致问题越来越明显,因为治国之人,不能是个文盲吧,当时东汉末年,很多官员都是学富五车的,还有江东的一带豪强,吕蒙这样的人,孙权要重用,怎么办?大家...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全文翻译
  • 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原文注释 吾:我。有:同“又”。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天命:上天的意旨,...

  • 《为学》原文及翻译注释
  • 答:以下为《为学》原文,译文及注释:1、原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


    网友点评:

    石追中13194119836:   请教《大学》中一字的解释 -
    榕江县1867回复: “止”在这里的意思是确定一个人生目标,一个途径,朝着一点发展. 也就是说:“止于善”是立志做一个善人,“止于恶”就是做一个恶人. 人生做止于善的好人比做止于恶的坏人更难.道理就是说,善的行为就是停止掉恶,使恶的行为不发生作用,行为 专止于至善,这在《大学》里讨论得很多. 还可以借鉴老子与庄子对于“止”这个字的理解. “止”就是诸子学说中人生的最高境界.

    石追中13194119836:   《大学》一书是谁写的?是什么意思? -
    榕江县1867回复: 《大学》一书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 1、《大学》至今已流传两千多年,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学术特点、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 2、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

    石追中13194119836:   大学第五章翻译 -
    榕江县1867回复: [译文]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就称为知道了根本,这就称为理解到了极至.[注释](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

    石追中13194119836:   文学:翻译文言文《大学?(三)原文:诗》瞻彼淇澳,?竹猗猗
    榕江县1867回复: 《诗》①云:“瞻彼淇澳②,?③竹猗猗④.有斐⑤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g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