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文言文(子罕弗受玉)中的子罕是个怎样的人?急
  • 答:”子罕说:“我把不贪婪当作宝物,你把美玉当作宝物。如果把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两个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吧。” 献玉的人叩头,然后对子罕说:“小人怀中藏着宝玉,到哪里都不安全,还是把它送给您吧。这样就可以免于被人谋财害命了。”于是子罕就把美玉放在自己住的地方,...

  • “仁”的涵义和积极意义是什么?
  • 答:孔子“罕言利”,但是“与仁”。(《论语·子罕》,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即孔子很少讲“利”,但是赞许“仁”。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八佾》)他认为人要是不“仁”,是谈不上“礼”、“乐”的。还认为,人必须“依于仁”。即按照“仁”的要求来行动。而且他还说:“君子无...

  • 子罕第九的原文及翻译
  • 答: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子罕言利”,说明孔子对“利”的轻视。在《论语》书中,我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此外,本章说孔子赞同“命”和“仁”,表明孔子对此是十分重视的...

  • 出自《论语》的句子
  • 答:出自《论语》的名言:1求仁而得仁,又何怨。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3敬鬼神而远之。4子罕言利,与命,与仁。5譬如为山,未成一篑。6未知生,焉知死。7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8不患人之不己知。9四体不勤,五谷不分。10鸟兽不可与同群。11无可无不可。12食不厌精...

  • 5-12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章
  • 答:《论语或问》又问:“子贡既得闻之后,叹其不可得闻,何也?”曰:“子贡亦用功至此,方始得闻。若未行得浅近者,便知得他高深作甚么!教圣人只管说这般话,亦无意思。天地造化阴阳五行之运,若只管说,要如何?圣人于易,方略说到这处。‘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只看这处,便见得圣人...

  • 《论语·子罕第九》
  • 答:孔子从来都不会为自己的利益打算,那这就是子罕言利,可是什么样的事情才是孔子愿意去做,孔子做事的标准在哪里呢?后面4个字【与命与仁】,孔子的做事标准就是要符合与命与仁,这两个字就是孔子行事的依据,“与”可以当做赞与推崇,来体会孔子推崇仁。      子罕言利这4个...

  • 论语名句的赏析,20句
  • 答:论语经典名句赏析 00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00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003 敬鬼神而远之 004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005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006 未知生,焉知死 007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008 不患人之不己知 00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010 鸟兽不可与同群 011 无可...

  • 论语对仁义礼信的理解和看法
  • 答:子贡问政,孔子回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回答“去兵”。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回答“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由此可见,孔子对于信的重视程度。《论语.子罕》记载“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但《论语》中...

  • 孔子的成语和名言有哪些?(带翻译)
  • 答:4)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解释: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成语:1)色厉内荏:外表强更,内心虚弱。2)言不及义: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3)后生可畏:年轻人是可...

  • 求文档: 史记之孟子荀卿列传翻译
  • 答: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何以异哉⑥! ① 《孟子书》:即《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一般认为是孟轲和他的学生万章等共同编著。主要记载孟轲的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②废:放下。③夫子罕言利:《论语·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夫子,指孔子。④原:本源,根源。⑤引语出自《论语·里仁》。放,通“...


    网友点评:

    伊科心19819107309:   论语子罕原文 -
    犍为县976回复: 原文版:1 原文: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2 原文:子罕: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3 原文:子罕: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

    伊科心19819107309:   论语子罕原文 -
    犍为县976回复: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译文:颜渊喟然叹道:“孔夫子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研钻它越显得坚固,看它好像在前面,一忽又像在后面.夫子循着次序一步步诱道我;先教我博学文章典籍,然后要我以礼约束自己的行为.我想停止不学了也不可能,已经用尽我的才力,而夫子的道依然卓立在我的面前,我想再追从上去,但总感到无路可追从上去.”《论语·子罕第九》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