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孔子认为天下大乱的源头

2024-05-21来源:本站编辑

  • 墨子认为天下混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 答:但与墨子不同的是,荀子认为,天下混乱的原因在于“欲多而物寡”的矛盾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而在墨子看来,天下大乱之原因除了无政长以统一是非标准外,还在于人们“不相爱”,墨子云: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而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

  • 墨子是怎样阐述“尚同”主张的
  • 答: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犹如禽兽状的原因是人们有余力不助人,有余财不予人,有道理不教人;人们有余力、余财、道理不助人、予人、教人的原因是父子兄弟怨恨而不和睦,天下百姓相残相害而不相爱;父子兄弟、天下百姓彼此怨恨、相互残害的原因是“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

  • 《庄子》杂谈: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 答:天下大乱的根源,一定产生于尧舜的时代,而它的流毒和遗害会流传到千年之后。千年之后,必将出现人吃人的情况。庄子的话触目惊心,我们总以为尧舜是圣明之君,庄子却认为他们开启了潘多拉魔盒,桀纣之君的暴行,源头就出在尧舜身上。这是什么道理?庄子在《徐无鬼》中说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啮缺和...

  • 为什么汉末何进的死会导致天下大乱?原因出在哪里?
  • 答:天下之乱,由大将军何进一人引起。早在大将军何进掌权之前,虽然宦官集团手握大权,但本质上当时朝堂以及天下还比较太平。大将军何进利企图将权力握在自己手中,于是与宦官集团展开斗争。不得不说他的策略的确非常愚蠢,剿灭宦官集团却用驱狼吞虎之计。以至于自己死后等着才能够趁机掌握朝廷权力,各地诸侯...

  • 韩信被杀是必然的吗?
  • 答:汉帝国代秦而起,虽上承秦制,但名义上仍须摒弃秦法以体现政治正确。故刘邦立国之始,分封异姓诸侯韩信,英布,彭越等,以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但汉帝国统治核心心里清楚,在当时形势而言,分封制是天下大乱的源头,郡县制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度才是长治久安之道。故自汉高,惠,文,景直至武帝七世百...

  •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与老庄的道家思想有何差异?
  • 答:3、人生论比较: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图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

  • 焚书坑儒的小故事
  • 答:丞相李斯说,陛下开创大业,是万世之功,这些臭儒生们如何会懂?以前诸侯都在的时候,整天找一些纵横家、说客来往鼓动人心。这其实就是天下大乱的源头。我请求陛下下令,把诸侯国的历史都给烧了,除了博士们,天下百姓家里的所有《诗》《书》百家语,都烧掉。只留下那些医药、种树、占卜的书籍。百姓想...

  • 《韩非子·六反第四十六》译文与赏析
  • 答:如今学者们都称说典籍中歌功颂德的空话,不明了当代的实际情况,都说:“君主不爱民,征收的赋税一直沉重,导致财物不够用而民众怨恨君主,所以天下大乱。”这是认为使民众财物足用就是对民众的仁爱,虽然减轻刑罚,也可以治理好的。这种说法并不对。凡是受到重罚的人,原本就是在他富足之后犯罪的;虽然使民众财物富足之后...

  • 孟子十二告子下
  • 答:孟子认为,君子人仕不是为了谋取个人功名和利益,而是要实施仁政以兼济天下,造福百姓,这是君子应当信守的使命。 宣扬仁善,兼济天下,是儒家士人的宏伟志向,可谓任重道远。曾子曾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提出“士不可以不弘毅”(见《论语·泰伯》)。孟子深知承担这一使命的艰辛,因此他...

  • 李璘: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因谋乱被杀后得以平反
  • 答:李璘从小长于深宫之中,不懂人间世事,其子襄城郡王李偒勇武有力,喜好用兵,还有薛镠、李台卿、韦子春、刘巨鳞、蔡駉(一作蔡垧)等人为谋士,认为当今天下大乱,只有南方富有,未遭破坏,李璘手握四道重兵,疆土数千里,应该占据金陵,保有江东,像东晋王朝那样占据一方。谋乱被杀至德元年(756年)十一月,唐肃宗得知后,...


    网友点评:

    邓胆询13335258964:   孔子的简介 -
    株洲县2979回复: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孔子3岁...

    邓胆询13335258964:   帮忙翻译古文 -
    株洲县2979回复: 出处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①,子将奚先②?”子曰:“必也正名乎③!”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④!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⑤!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

    邓胆询13335258964:   由《两小儿辨日》引出的问题 -
    株洲县2979回复: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

    邓胆询13335258964: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何现实意义? -
    株洲县2979回复: [答案]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就是,君主要有个君主的样子,臣子要有个臣子的样子,君主如果做的不对,臣子就应当纳谏,这就是臣子应尽的义务.但不能因为臣子自己替君主做决策.君主有听从臣子意见的义务,再做抉择. 孔子把春秋时代看做是“礼...

    邓胆询13335258964:   为何说“孔子作《春秋?为何说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
    株洲县2979回复: 据《孟子》、《史记》说,孔子之时,世道衰微,礼崩乐坏,臣弑君,子弑父,天下大乱,孔子修订《春秋》最本质的目的就是为了“正名”,把无道变有道.一部《春秋》,不仅记载了鲁国十二公的政事兴衰,而且彰显了“正名”的政治主张.《春秋》叙事,于行文中分别善恶,隐寓褒贬,来“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以此来打击“乱臣贼子”.人们从中可以吸收经验教训,而那些乱国奸臣、祸民贼子则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心怀畏惧.假如乱臣贼子想篡位夺权,犯上作乱,《春秋》恰恰指出其做法是违背礼教和伦常的,必然受到道德谴责或千载骂名.因此孟子说:“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