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三章的语言特点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骆驼祥子有什么语言特点举例说明
  • 答:不仅祥子个人奋斗的道路走不通,其他所有的车夫也都走不通,像作品中出现的“二强子”、“老马”、“无名无姓的‘高个子’”车夫等等,尽管他们都有自己的车,但是到头来仍然摆脱不了车夫们共同的悲剧命运 。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1) 通俗朴实,带有北京地方色彩的“京味的语言”。 (2) 严谨的单线结构,以...

  • 《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谢谢!
  • 答:因此,叙述者的语言常常变化着,当他以作家的身份交代矛盾的发展,描写特定的情景时,用的是一种语言,一种平易的、色彩浅淡的知识分子语言;当他描写到具体人物,特别是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时,便根据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采用各具特色的人物语言。写虎妞使计谋,语言成了虎妞的;写刘四发火,又变成了...

  • 过秦论的语言特点
  • 答:过秦论的语言特点如下:《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过秦论》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

  • 孟子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 答:一、特点:1、首先,《孟子》在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步步深入.不如我们学过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本文意在说明“实行仁政”和“得民心”的重要性,但作者并没有开门见山,而是从战争中的天时,地利,人和说起,得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任何”的结论,推导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点....

  • 摽有梅这一首诗中具有什么样的语言特色
  • 答:从诗篇的艺术结构看,“急”就急在三章复唱而一步紧逼一步。重章复唱,是《诗经》基本结构。但从诗意的表达看,有两种不同的形态,即重章之易辞申意和重章之循序渐进。《摽有梅》属于重章之循序渐进。三章重唱,却一层紧逼一层,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情急意迫的心理过程。首章“迨其吉兮...

  • 简答诗经在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 答:如《周南·芣苡》三章里只换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芣莒的整个过程。复沓回环的结构,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芣苡的不同环节分置于三章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唱三叹,曼妙非常。3、字词上大量运用双声叠韵词和叠字的特点。双声叠韵使诗歌在演唱或吟咏时,章节舒缓悠扬,语言具有...

  • 文章的语言特点有哪些
  • 答:文章的语言特点有,用词准确、句子流畅、表达清晰、语气得当、用例恰当。1、用词准确:文章应该使用简单明了、具体生动的词汇,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行业术语,以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作者的意思。2、句子流畅:文章应该使用通顺流畅的句子,避免使用冗长难懂的语句结构,以使读者能够轻松阅读和理解。3、表达清晰...

  • 《论语》言志中三人有什么特点
  • 答:孔子:仁义 。子路:重情义 。颜渊:谦虚忠厚。言志《论语》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译文: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

  • 《庄子》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 答:由《庄子》原典资料加以分析、演绎,《庄子》语言的特色大致可归纳为:一、大量运用寓言,少直陈其义,论理说教,多设辞假托,以寄情意。二、大量运用意象语言,不作概念的设定与价值的判断,希望破除「名」与「实」的圈限。三、使用正言若反,反语诡词的叙述,希望藉由辩证的历程,能愈接近人生真理的...

  • 《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 答: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他的大部分思想都以散文的形式被记录了下来,流传后世。下面对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做一个粗略的分析。孟子是一个语言大师,他的语言直白,富有逻辑性,不用不合章法的语句,也不用生僻的字词,平实干净,给人以朴素自然的美感。(...


    网友点评:

    戈狐翟13391042741:   先秦诸子中,孟子的文章有文采有气势,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
    勐腊县1504回复: 1. 3DQQ秀:去3D网站上登陆一下就可以,但是有时点亮过程慢,如果登陆完没亮那过2天再试下(免费,可亮) 2.摄像头:只要电脑上配有视频摄像头头的话就可以,如果没有,可以去网站搜索下虚拟摄像头下载也能点亮(免费,可亮) 3.手...

    戈狐翟13391042741:   孟子三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翻译 -
    勐腊县1504回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秦: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戈狐翟13391042741:   孟子三章中的四个成语是 -
    勐腊县1504回复: 孟母三迁mèng mǔ sān qiān [释义]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戈狐翟13391042741:   语言顺应论 -
    勐腊县1504回复: 顺应论是语用学家Jef Verscheren于1978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一个语言使用者给予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识水平上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顺应性是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作出灵活的选择,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Jef Verscheren认为顺应性为语言现象的语用描述和语用解释提供了四个角度,即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语境关系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规定了顺应的范围,动态顺应指出顺应的动态特征,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则涉及顺应过程的心理因素.于国栋结合中文特点提出了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他认为在具体的语码转换过程中,交际者应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