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三章虚词整理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文言文虚词所的用法
  • 答: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我们按照文言文虚词的作用把它们分为四组.一是起指代作用的:之其、何、焉、然、斯、安、者、所;二是起连接和组合作用的:以、为、于、因、;三是起关联作用的:而、则、且、虽、乃、则;四是起加强语气作用的:也、哉、矣、乎、焉. 下面提供两种分类整理文言文虚词的基本思路. 1、以...

  • 过秦论的实词虚词
  • 答:重点虚词: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助词 相当于“的”)振长策而御宇内 (连词表修饰关系)尊贤而重士(连词表并列关系)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连词表转折关系)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连词表因果关系)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表修饰 相当于:“地”)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 有...

  • 高中文言虚词有哪些?各自的用法是什么?
  • 答:【经典文言】●用: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请以战喻——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虽董之以严刑——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矫以君命——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 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谁能帮我归纳一下?
  • 答: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其:他的。)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其夫呓语...2007-02-19 谁能帮我整理一下初中的文言文。 2 2007-05-12 请问谁能帮我归纳一下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文言文的虚词等东西... 25 2007-08-14...

  • 高考文言文虚词,实词一词多义归纳
  • 答:高考文言文虚词,实词一词多义归纳 要有所学文章的例句,出处。虚词有18个,实词有120个。请尽量详细... 要有所学文章的例句,出处。虚词有18个,实词有...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⑤爱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 《书博鸡者事》○6吝啬 百姓甚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3、安①安定,...

  •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虚词,文言实词!!急!
  • 答:一、虚词:1、之:音节助词,不译。2、乃:于是,就。二、实词:1、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2、方:方圆纵横。3、修:长,这里指身高。4、寝:躺,卧。5、地:土地,疆域。战国·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求文言文虚词整理
  • 答:1、选出每组加点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B、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 不得已而为盗耳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D、时天下无事,世人并以文义为业,而...

  • 高三语文文言虚词"为"的用法分析
  • 答:文言文是广大高中生的心头一大诟病,很多时候虚词实词用法分不清。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高三语文 文言虚词"为"的用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语文文言虚词"为"的用法一:用作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

  • 九上文言文虚词整理
  • 答:1. 九上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整理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应特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

  • 归纳六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答:如题归纳“而,以,之,其,焉,乃”的意义和用法... 如题归纳“而,以,之,其,焉,乃”的意义和用法 展开 1个回答 #热议# 网文质量是不是下降了?...(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击荆河。 (26)遂自投汨罗以死。 (27)其责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


    网友点评:

    骆睿飞19829486113:   桃花源记中的虚词 -
    鸡泽县942回复: 虚词乃(1)见渔人,乃大惊:竟然 (2)乃不知有汉:竟然 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其(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 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4)得其船:自己的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

    骆睿飞19829486113:   有关虚词 -
    鸡泽县942回复: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二、教材中常见的17个文言虚词:安、但、耳、夫、盖、故、或、即、既、然、遂、惟、已...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