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保民而王的措施

2024-06-02来源:本站编辑

  •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
  • 答:先针对梁惠王的疑问,用比喻说明凶年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然后正面论证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能使天下之民归顺。孟子托言古制,提出“五亩之宅”、“百亩之田”的措施和要求,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但主张减轻劳役、发展生产、兴办教育、利民保民,还是反映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积极思想。 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 孟子如何解释保民而生
  • 答: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其思想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在政治上主张推行仁政,施行王道。孟子作为战国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能够贯彻施行尧、舜之道的发政施仁、保民而王的大政治家。”4.“保民而王”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体现,“保民而王”是建立在...

  • 孟子保民而王有哪些不足
  • 答:究其根本是为了保护统治者。孟子提出的“保民而王”其目的都是维护统治者自身的利益,巩固封建君主的政治统治,仍然是为封建君主服务的,而民才是真正的治国之本,应该更注重“民”。

  •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翻译
  • 答: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观赏着鸿雁麋鹿,一面问道:“贤人对此也感受到快乐吗?”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

  •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赏析
  • 答: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提出什么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
  • 答: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四、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孟子孟子)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当时“...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是什么意思
  • 答:此句出自《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选段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译文:齐宣王问孟子说:“...

  • 孟子“保民而王”的问题,内容如下,求正确答案。
  • 答:体恤民生才能做王者!是孟子所推崇的治国思想,以民为本,王(第四声),动词:做王,称王…

  •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观念?有...
  • 答:反映了敬天保民观念。“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意思是人主不要把水当镜子,而应该把臣民当作镜子。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其他的人民都是应该被保障。历史意义:1、“敬天保民”的思想,是商周之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2、周公用“民情可见”的观点解释天命,把天命理解为可以认识...

  • 译一译下面的内容
  • 答:孟子认为”保民而王”的基本方向是”重民”。而”重民”的根本问题,就是利益的定位问题,即到底是以统治者自己的利益为重?还是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重?在人类政治实践史上,始终存在着这样二者只居其一的两难选择:对于前者的选择,必然形成统治者对权力的看重,而走绝对的专制;对于后者的选择,也就必须形成对人的看待,...


    网友点评:

    皮标邦18693277221:   孟子有什么政治主张?! -
    珲春市908回复: 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

    皮标邦18693277221:   孟子的观点是什么? -
    珲春市908回复: [答案] 孟子的主要思想 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

    皮标邦18693277221:   孟子的思想对后人的启发 -
    珲春市908回复: [答案] 一、性善论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

    皮标邦18693277221: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孟子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式来阐述自已的主张的?试分点 -
    珲春市908回复: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