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的议论文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 答: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

  • 翻译《孟子》文言文
  • 答: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

  • 孟子发政施仁的优点与弊端议论文
  • 答:孟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思想,其中之一便是“发政施仁”。这一思想主张政治统治应该以仁爱为本,以民生为重,让人民得到更好的生活。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孟子发政施仁的优点与弊端。优点:1. 民心所向:孟子发政施仁的主张符合人民的期望和需求,因为人们都希望得到政府...

  •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宣扬了什么思想?如何评价?
  • 答: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思想。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这些基本特色。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孟子要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使他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就必须揣摸...

  •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对照翻译
  • 答:而宣王之所以不保民而王,不推恩于百姓,他是想以力图霸。而以力图霸一定失败,只有发政施仁,才能胜利。接着,孟子从下面正面提出“制民之产”和“驱而善之”两项保民措施,并指出,实行了这两项措施,则不王者,未之有也。 整个交谈中,孟子如舟师掌舵,中流自如,随意所之。而结构上又紧扣一个中心:依据齐宣王...

  • 《孟子》中齐桓晋文之事章
  • 答: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③,齐集有其一④;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⑤!今王发政施仁⑥,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⑦,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⑧其君者,皆欲赴愬⑨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 《齐桓晋文之事》注解
  • 答:今王发政施仁, 今:表假设语气,现在如果。发政施仁:发布政令推行仁政。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仕者:做官的人。朝:朝廷。 耕者皆欲耕手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商贾(g?):商人。藏:贮藏货物。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行旅:外出旅行的人。出:出入,经过。涂:同“途”,道路。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 齐恒文之事原文翻译注释
  • 答: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

  •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翻译
  • 答:该句出自于《孟子》。原文是: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

  • 《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孟子引出“以羊易牛”的例子有何辩论意义?简述...
  • 答:说明牛羊都是一样的 没有贵贱之分 “制民之产”其实就是要施仁政 正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


    网友点评:

    裘景苗15846922614:   《缘木求鱼》与《南辕北辙》中孟子是怎样说服齐宣王的 -
    嵩明县2063回复: 缘木求鱼:沿着树干爬上树去捉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劳而无功 道理很简单 靠打仗强大是不现实的 使国家强大必须依靠仁政南辕北辙:孟子对齐宣王说:“您的臣子中,有个把妻子儿女托给朋友照看而自己到楚国游历的人,等到他回来时,他的妻子儿女却受冻挨饿,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和他断绝交情.”孟子又问:“监狱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罢免他.”孟子又问:“国家没有治理好,那又该怎么办呢?”齐宣王看着左右扯别的问题.

    裘景苗15846922614:   则民之从之也轻
    嵩明县2063回复: 然后驱而之善,固民之从之也轻 然后在诱导他们走向善良的道路,百姓也就很容易的听从了.<齐桓晋文之事>里的,是孟子劝戒的一段话.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

    裘景苗15846922614:   孟子的《梁惠王上》的主题是什么? -
    嵩明县2063回复: 《孟子·梁惠王上》选文的主旨是“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即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本文强调“仁政”,因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裘景苗15846922614:   简述《孟子チ6ᆭ1齐桓晋文之事 》的写作特点 -
    嵩明县2063回复: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这些基本特色.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孟子要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使他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就必须揣摸对方的心理,诱使对...

    裘景苗15846922614:   孟子用什么方法劝导齐宣王 -
    嵩明县2063回复: [答案] 孟子采用的是层层推进的论证法,从生活中的事情入手,推论到中层干部的行为,再推论到高级领导人的身上.逼齐宣王毫无退路尴尬不已,也就只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的份了.孟子本身倒不一定非要出齐宣王的洋相,不过是因为他...

    裘景苗15846922614:   《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
    嵩明县2063回复: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他的大部分思想都以散文的形式被记录了下来,流传后世.下面对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做一个粗略的分析. 孟子是一个语言大师,他的语言直白,富有逻辑性,不用...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