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梁惠王

2024-05-30来源:本站编辑

  •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翻译
  • 答:《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鴈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

  • 《孟子·梁惠王下》原文是什么?
  • 答: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主 “今王鼓乐...

  • 《孟子》里为什么叫梁惠王为王?
  • 答:这个问题要从历史事实来分析。严谨的分封制是西周早中期,那时的诸侯不能称王。西周的魏国早早就被晋国灭亡了。梁惠王的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发动三家分晋,逾越了西周建立的礼教制度,东周威烈王对三家分晋后的诸侯地位的承认是被迫的,实际上根本管不了天下诸侯,...

  • 梁惠王是不是梁武帝的后人[?
  • 答:不是。梁惠王比梁武帝早700多年。1、梁惠王即魏惠王(前400年 - 前319年),姬姓魏氏,名䓨,魏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战国时魏国第3任国君(前369 - 前319年)。魏武侯之子。惠王九年(前361年),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从此魏亦称梁。曾开凿...

  • 为什么魏国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 答:魏惠王魏_即位之后,由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魏国于是也叫梁国,魏惠王也就叫梁惠王了。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姬姓,魏氏,名_(yīng),又称梁惠王,《竹书纪年》作“梁/魏惠成王”。他是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孙,公元前370年即位,在位52年。魏惠王魏_即位正是魏国...

  • 孟子·梁惠王下,译文
  • 答:庄暴来见孟子,(他对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我没有什么话用可来回答。”庄暴又问:“爱好音乐,那怎么样呢?”孟子说:“如果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

  • 《孟子.梁惠王上》的全文
  • 答:全文: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

  • 孟子教育梁惠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 答:说得话也非常危险,全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用来提醒梁惠王治国理政。所以说梦子是有仁爱之心的,可以说孟子的这番话对世人后来都很有意义。孟子有圣贤之心,是难得看得透彻的古人,他的事迹也被千古流传,非常有教育意义,值得我们参透。而正因为孟子的这番话,让梁惠王成为一代明君。

  • 梁惠王章句上翻译
  • 答: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2、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

  • 之于国也惠子与梁惠王对话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 答:这篇文章写孟子同梁惠王的谈话。当时各国为了要增产粮食和扩充兵员,都苦于劳动力不足,所以梁惠王要同邻国争夺百姓,采取了自以为“尽心”的措施,可是目的并没有达到。孟子抓住了这个矛盾,指出梁惠王的“尽心”并不能使百姓归顺,同时提出自己的主张,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治国的根本办法。


    网友点评:

    徐海衬17667504657:   孟子·梁惠王上
    昆都仑区1169回复: “大王如果想施行仁政,为什麽不从根本上着手呢?在五亩大的宅园中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穿上丝绵衣服了.鸡狗猪等家禽家畜好好养起来,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有肉吃了.百亩的耕地,不要去防碍他们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认真地兴办学校,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斑白的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负重行走了.老年人有丝绵衣服穿,有肉吃,一般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是从来没有过的.”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 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徐海衬17667504657:   孟子为什么要劝梁惠王 -
    昆都仑区1169回复: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见梁惠王》两章与孟子游魏关系密切. إ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梁惠王说:...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