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比喻说理的文章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庄子秋水》原文翻译
  • 答:赏析本文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在整体构思上,本文通篇采用寓言形式说理。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与北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庄子》散文在先秦散文中最富于浪漫色彩。论证上,多用形象比喻说明抽象道理,用比喻说理多是由...

  • 拿来主义中的比喻论证
  • 答:拿来主义中的比喻论证如下:作者在第八段的开头,用“譬如罢”这一标志语,点明了要采用比喻说理的方法。接着,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用“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用“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的“昏蛋”...

  • 孟子善用比喻来说理 请举两个例子 体会其作用
  • 答:那不是《五十步笑百步》而是《寡人之于国也》,文章里面有“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讲的是可持续发展;《鱼我所欲也》讲“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就是讲要舍生取义。两个够不?

  • 诫子书的说理思路是什么?
  • 答:诫子书的说理思路是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还有一点比喻论证。全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孔子劝学》中,比喻说理的句子,并对其中的谈话技巧进行简要分析。孔子...
  • 答: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八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道理何在?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仅供参考】

  •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的现代汉语翻译是什么意思
  • 答:翻译为:给你天下,但要杀死你,你干这件事吗?出自《墨子·贵义》,原文选段: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

  •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的意思是什么?
  • 答:本文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在整体构思上,本文通篇采用寓言形式说理。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与北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论证上,多用形象比喻说明抽象道理,用比喻说理多是由个别到个别的比较论证法。运用比较论证法中,又...

  • 牧誓全文翻译注音是什么?
  • 答:文章仅242字,寥寥数语,清楚完整地叙写出该事件的重要关节点,语言凝练,蕴涵丰富,可谓言简意丰;文章还出色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叙事说理的生动形象性,感染力极强,主要有比喻、对偶、排比、引用等。 《牧誓》亦是一篇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献,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牧誓全文翻译 时间是甲子日黎明,周武王率大军到...

  •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
  • 答:【理解与体会】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埋藏寓意,感染力强。利用井底之蛙的比喻,让人很快理解这种小动物的处境。环境,限制了它的想象力,它不知道海洋的事情,跟青蛙讲海,相当于对牛弹琴。 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表达。真正的含义,让人自己去揣摩,反复的...

  • 是设喻还是类比 设喻和类比
  • 答: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这里既说“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又说“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笔者认为这是非常矛盾的。那么,这篇文章到底是比喻论证还是类比论证呢?笔者认为应该是类比论证。我们知道,比喻论证是...


    网友点评:

    迟股冉19836369728: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用了好多比喻来说理, -
    衡东县778回复: 从“王说”到“王请度之” 孟子以一组巧妙的比喻,正面引出“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的结论.其次以“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这组对照性比喻,进一步阐明“不为”和“不能”的区别.最后顺其理势,引经据典,加以正面晓喻.说明王道并不难,最基本的就是“推恩”,“推恩足以保四海”,为齐宣王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迟股冉19836369728: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是怎样用比喻来说理的? -
    衡东县778回复: 用兵器杀人,人死.就说,不是我,是兵器杀的他.大王不怪罪收成,天下的百姓都会归顺你的.(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迟股冉19836369728:   2. 以课文为例,简要分析孟子散文“善于比喻”这个特点. -
    衡东县778回复: [答案] 2. 孟子散文的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如文 中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例子.这种取义浅 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 章富有文学趣味.

    迟股冉19836369728:   说理散文的《孟子》 -
    衡东县778回复: 孟子一书现存七篇,是孟子弟子记录孟轲与时人论辩的文字,是孔子以后,儒家的最要典籍,其作品特色如下:1.气势雄放:孟子最浩然之气,文如其人,宏放好辩,说服力强,后世韩,析之文,受孟子影响极大.2.善用比喻: 书中 「杀人以梃人以刃」等比喻,极有力地抨击那些不仁的统治者.3.寓言说理: 书中如「揠苗助长」,「 齐人有一妻一妾」等故事,生动有趣,寄意深远.4.造句不凡:孟子虽是语录体,但和论语的短篇不同,每能用对话方式,纵横议论,并且善用排句,偶句,使议论文的成就迈进一步.5.用字精妙:孟子长於论辩说理外,亦善於刻物心理,突出人物形象个性,如在<<庄暴见孟子章中>>中,用「变乎色」三字,即将齐宣王奢言好乐尴尬神情表现无遗对.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