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2024-06-02来源:本站编辑

  • 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填空题!!
  • 答: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他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短文再由...

  • 当今社会成为一个学有所用的人才需要怎样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 答: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从哪两个方面论述的?拜托各 ...
  • 答: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造就人才的外部和内部条件有哪些?
  • 答:《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当中,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客观环境对人的思想、生活、行为三方面的锻炼。就是文中的"故天将降大任……行拂乱其所为"。造就人才还需要有主观的努力: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一个人的成长会受到那些外在因素的影响?
  • 答: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惯等都是由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的,而性格与习惯对造就一个人又起着决定性作用。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到底有哪些,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二因素论”认为遗传和基因共同决定了人的发展,“三因素论”认为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决定了人的发展,“多因素论”学者则认为人的主观心理...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阅读题目和答案
  • 答:目的 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 客观因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 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生于忧患’,并以一简练的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 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9.文章结尾以‘...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现了孔子怎样的人才观
  • 答: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他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短文再由...

  • 当前我们要努力做到用什么造就人才
  • 答:当前我们要努力做到用环境造就人才。一般来说,环境造就人才,人才也改造环境。作为个体来说,首先要尽量适应环境,当我们与环境格格不入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自我优化环境,从而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就像树木与土壤的关系。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 在孟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哪句话?
  • 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这一观点是孟子在继承了孔子的“仁”与“礼”的儒学主张时所提出的。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这句话被无数次地验证,成为人们...

  •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 答: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在《孟子告子下》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网友点评:

    昌姿残15198076766: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 , , ,”,只有这样,才能“ ,”;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
    澳门特别行政区39回复: 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

    昌姿残1519807676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什么造就的 -
    澳门特别行政区39回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认为 人才是时代造就的 时势造英雄

    昌姿残15198076766:   《生于忧患,死于安》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 --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
    澳门特别行政区39回复: 天道乾乾,若没了运行不息的精神,那通常也就这样了.

    昌姿残15198076766: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
    澳门特别行政区39回复: [答案]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昌姿残15198076766:   略说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澳门特别行政区39回复: 文章哪的中心论点是:恶劣的环境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取得生存和发展:优裕的环境能消磨人的意志,导致人的颓废和堕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

    昌姿残15198076766: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条件是什麽?谢 -
    澳门特别行政区39回复: [答案] 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