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宋昭公出亡原文及翻译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世主有先生者... 翻译 急!!!
  • 答:”昭公说:“我被天下归顺而立为国君,侍奉、驾驭马车的有数十人,没有不说:我的君王,美丽的人啊;我说话、行事,朝见我的大臣有数百人,没有不说:我的君王,圣明的人啊。我在宫里宫外都不知道我的过失,因此我要亡国。”于是(宋昭公)改掉暴躁的行为,按照仁义行使道义,不出二年,美名闻...

  • 晏子春秋全文翻译
  • 答:晏子对曰:“不然.夫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贤,溺者不问坠,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坠,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晏子春秋·景公贤鲁昭公去国而自悔晏子谓无及已》)【译文】 鲁昭公失掉鲁国逃亡到齐国,景公问他说:“您为什么这么年轻却这么早就失掉了国家呢?为什么到了这种...

  • “鲁昭公弃国走齐”的原文及翻译
  • 答:《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译文】鲁昭公离开自己的国家逃到齐国,齐公问:“你还这么年轻...

  • 王昭君出塞译文和原文
  • 答: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 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áng),也叫王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为了自己的终身,她毅然报名,自愿到匈奴去和亲。管事的大臣正在为没人应征...

  • 贾谊《新书·先醒》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 答: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不谷恐亡无日也。吾闻之,世不绝贤。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为?”故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饭,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昔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呜呼!吾知所以亡矣。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者。吾发政举...

  • 翻译:《孟子》二章;人恒过,然后能改。。。
  • 答:第二篇 《新序》原文: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翻译:宋昭...

  • 顺势逆势文言文
  • 答: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⑤得反国。 (选自《新序》)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 《孔子世家》(司马迁)文言文翻译
  • 答: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公羊传:《昭公二十一年》原文译文
  • 答:【原文】二十有一年,春,王三月,葬蔡平公。夏,晋侯使士鞅来聘。宋华亥、向宁、华定自陈入于宋南里以畔。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诸”者然。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八月,乙亥,叔痤卒。冬,蔡侯朱出奔楚。公如晋,至河乃复。【译文】鲁昭公二十一年,春季,周历三月,安葬蔡平...

  •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翻译
  • 答: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译文: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


    网友点评:

    郝科窦14767217378:   英语翻译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①者!'侍御数②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 -
    九寨沟县1113回复: [答案] ①圣 :圣明. ②数 :几. ③至 :到. ④之 :助词,无义. 吾知所以亡矣 :我知道逃亡的原因了. 内外不闻吾过 :皇宫内、朝廷上都听不到我的过错. 宋昭公为什么会出逃?内外不闻吾过. 不要只听好话,更要善于听取反面意见,兼听则明.要知错就改.

    郝科窦14767217378:   人恒过 论证了什么道理已文作者认为宋昭公 -
    九寨沟县1113回复: 国君之所以失去国家(社稷),是因为奉承拍马的人多.甲、乙两文都谈及了如何对待过失的问题.甲文说“人恒过.然后能改”;乙文中的宋昭公“亡而能悟”,有过能改,终于返回了自己的国家.[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⑤得反国.

    郝科窦14767217378:   “卒得反国”是哪篇文言文? -
    九寨沟县1113回复: 选自《新序》中的《宋昭公出亡》.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⑤得反国.(选自《新序》)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