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对苏轼的理解

2024-05-31来源:本站编辑

  • 对苏轼诗词的看法
  • 答:对苏轼诗词的看法:1.王国宪在《重修儋县志叙》中评价苏轼,“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独‘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辟南荒之诗境也。”2.董其昌:“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

  • 苏轼评价
  • 答:当代日本刻印《苏轼全集》及诗集以及研究苏轼的成果,也令人注目。更令人感到意外的,德国伟大科学家爱恩斯坦,他开创人类对宇宙认识新阶段的“相对论”,就是运用苏轼〈日喻〉这篇文章中的瞎子摸象寓言。爱因斯坦利用肓人对两种比喻的演化,来解释人们对“相对论”的理解。而且,爱因斯坦引证了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来解释他...

  • 关于苏轼
  • 答: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在宋代就有人认为贬至海南并不是苏轼的不幸,逆境是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玉成。 自然与雄放 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 善于翻新出奇的议论文 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的完美结合 辞赋和四六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

  • 苏轼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应该怎样理解?
  • 答:苏轼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诗句源于他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

  • 如何理解苏东坡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
  • 答:林语堂先生说:“苏轼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他具有民本思想,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君视民如草芥,民视君如仇寇”,察民情,解民忧,满民意,值得当下公仆借鉴:决策应体现民意,服务应全心全意,政绩应群众满意,投资应群众急需,弱者应得到扶持,先进要...

  • 如何理解苏轼的《文说》
  • 答:原文: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这篇十分著名的《文说》,通篇用比,短小精悍,仅仅七十余字,就充分表达了苏轼自己写作文章的体会和对...

  • 苏轼的评价?
  • 答: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

  • 怎样理解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的人生观
  • 答:由于吹洞箫的客人,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引起了苏轼的好奇,于是苏轼便问“何为其然也?”从此引出了《前赤壁赋》的最精彩章节.趁着回答客的问题,苏轼提出了自己的人生观. 苏轼着力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

  • 苏轼的词解读
  • 答:苏东坡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有力。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成员,其诗能不受成规束缚,形成“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


    网友点评:

    冯鸣贾18910913147:   谈谈你对苏东坡的看法围绕他的“人道主义,民主精神”,乐观态
    微山县2268回复: 也许这首诗代表了他的一切:“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可以说他从生到死之前,起码明白了一个“淡”字,从一出生本来是很淡的(好比是颜色吧),但慢慢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这个身上的色彩也就多了,可能色彩多他一辈子也觉察不出,但是苏轼明白,人到风烛残年之时,一生的得与失都只能用一个“淡”字来形容了,这叫我想了一种旷达境界:“淡泊名利,宁静至远.”总之,苏轼明白“淡”乃人生最深处.

    冯鸣贾18910913147:   以具体词作为例,谈谈你对苏轼词的认识 -
    微山县2268回复: 苏轼词风以豪放为主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时《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抒发自己报国杀敌的志向,具有一种英雄气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把酒问青天”,到“欲乘风归去”,再到“起舞弄清影” ,真是空灵蕴藉,不...

    冯鸣贾18910913147: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人生观谈谈对苏轼人生观的理解 -
    微山县2268回复: [答案] 苏轼具有以儒学体系为根本的人生思想,但仕途的坎坷又使他充满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又由于浸染释、道的思想而形成外儒内道的作风,具体则表现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冯鸣贾18910913147:   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和评价 -
    微山县2268回复: 苏轼是我最为钟爱的文学家.对他的认识和评价真的很难说.或许是我太仰慕他老人家 了.

    冯鸣贾18910913147:   怎样理解苏轼其人其词的旷达 -
    微山县2268回复: 苏词咏物,不但重形似,而且重神似,不但能写出物象,而且能写出高远寄托和旷达情怀.苏轼词中常咏月、咏梅、咏鸿,用这些寓意高远的自然物象来表现自己傲世独立的旷达之情.

    冯鸣贾18910913147:   结合苏东坡突围总结对苏东坡的评价 -
    微山县2268回复: 【素材一:】 在险峻陡峭的石壁下,在奔腾怒吼的大江边,一个人在捋着胡须,昂首挺胸,眺望着那江水与天的边际.他在想些什么呢? 每当我看见这幅名为《赤壁赋》的国画时,心中就有种想读懂苏轼的欲望. 苏轼,这位不羁的东坡居士,...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