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屈原郭沫若初三全解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求郭沫若·满江红的解释。
  • 答:倚在栏杆旁,我不由得怒发冲冠,一场潇潇秋雨刚刚停歇。举目远望,仰天长啸,万千思绪,奔涌激烈。为祖国奋斗,三十年的功名,自当视若尘土;与敌人周旋,八千里的征程,何惧披星戴月。千万不要随便虚掷了少年时光,等到头发白了才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国耻啊,还没洗雪;臣子的复仇之恨啊,何时能灭...

  • 郭沫若诗两首解词,急啊!
  • 答: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

  • 《郭沫若诗两首》课后题解
  • 答:本题目的是了解这两首诗中的想像和联想,理解思路的展开和诗中的思想感情,为以后欣赏新诗打一点基础,作一点准备。1.诗中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像的诗句?《天上的街市》中第一节是写实的诗句,第二、三、四节是想像的诗句;《静夜》中第一节是写实的诗句,第二节是想像的诗句。2.诗人怎样...

  • 关于郭沫若的故事,要全的啊
  • 答:郭沫若从小就很聪明,七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能背诵300首唐诗了,可以出口成章。 一次,私塾后面山上的桃子熟了,几个小伙伴边一起上山摘桃子。突然,从寺庙里跑出一个老和尚,说桃子是寺庙的。大伙儿看见老和尚都吓得东躲西藏。只有郭沫若和老和尚理论起来:“这桃树在寺庙建成之前就有了怎么是寺庙...

  • 郭沫若诗龙谭详解逐句觧释
  • 答:郭沫若 井冈山上有龙潭,瀑布奔流叠作三。樵径断残成绝境,军工开拓免垂毡。三潭交响千峰静,一井苍穹万木酣。土地归农思雨露,潜龙焉肯锁深岚。大意是:第一句:井冈山上有个龙潭。第二句:瀑布从上面飞奔而下形成三叠。第三句:到龙潭去,走过小路就没有路了,那里成了绝境。第四句:全靠军事...

  • 郭沫若简介
  • 答:郭沫若从1928年起翻译美国作家辛克莱的《石炭王》《屠场》《煤油》等书,用的都是易坎人的笔名。 鼎、鼎堂、郭鼎堂: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说文解字》上说,“古文以贞为鼎。”贞、鼎两字通用。鼎而附之以堂取其音为“丁当”,取其义“鼎当”。1931年郭沫若在《东方杂志》上发表《毛公 郭沫若(右)与陈毅元帅(...

  • 郭沫若 静夜 注释
  • 答:郭沫若 石柱擎天一女豪,提兵绝域事征辽。同名愧杀当时左1,只解屠名意气骄。兼长翰墨世俱钦2,一袭征袍3万里心。艳说胭脂鲜血代,谁知草檄有金音4?平生报国屡争先,隆武新颁瞬二年5。八月关防来蜀日6,南朝天子又宾天7。萑苻满目咎安归8?涨地胡尘接紫薇。无复当年风虎意,空余白杆9映斜晖...

  • 郭沫若诗词解
  • 答:座落在陕西韩城县芝川镇南原上的司马迁衣冠家和祠,犹如一座古城堡依山而筑,屹立在高高的山梁上。祠里现有碑石六十余块,镌刻着历代人们为纪念司马迁的业绩而撰写的诗文。其中有一块碑刻,为郭沫若写的五言律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

  • 郭沫若关于凤凰涅盘的诗是哪一首,谁能提供全文,并解析一下?_百度知 ...
  • 答:①诗篇以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气势,抒写了凤凰自焚追求新生命的全过程,基调高昂而悲壮。想象丰富、色彩瑰丽,新奇的想象伴着大胆的夸张手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②《凤凰涅盘》中充满了英雄主义基调和传奇色彩。诗篇借古代历史故事和奢华传说的英雄抒发现世的理想,把宇宙的新生、世界的新生、中国的新生和...

  • 《郭沫若诗两首》的赏析题
  • 答:充分显示了郭沫若独特的艺术个性。《静夜》赏析 这首诗写得宁静、典雅,遣词造句和诗行的组织,都富有古典诗词的风味。在这笔墨空灵的画图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遐想。异国海边的静夜,有着“对月流珠”的鲛人的幻影,这难道不是诗人眷怀祖国、感怀世事的心灵的投射吗?诗的标题是《静夜》,诗中用了大...


    网友点评:

    屈温府13972287989:   阅读下列材料: 《屈原》写于1942年1月,郭沫若在阐述他写《屈原》的意图时说:“全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便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 -
    南丹县1566回复: [答案] 答案: 解析: (1)为适应抗战的需要 (1)为适应抗战的需要. (2)作者借屈原之口说出了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怨愤,也表达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屈温府13972287989:   屈原《远游》的鉴赏 -
    南丹县1566回复: 作品鉴赏一全诗按思想感情的脉络,可以分成九段. 第一段是总起,交代远游的原因.基调是开头两句:“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对恶浊朝廷的迫害充满悲愤,只得去远游了.到哪里远游呢?“托乘而上浮”,去的是天上,是人...

    屈温府13972287989:   历史上的屈原和郭沫若话剧中屈原的异同 -
    南丹县1566回复: 历史上的屈原和郭沫若话剧中屈原的异同 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伟大诗人屈原,以超绝的诗才、瑰丽的奇思、激愤的情感和渊博的学识,熔铸了以《离骚》为代表的一系列不朽杰作.其作品所蕴涵的深邃的思想,伟大的精神,被代代传承,已成为...

    屈温府13972287989:   郭沫若的(屈原)这部作品的创作主旨是什么? -
    南丹县1566回复: (屈原)写于 1942 年 1 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日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郭沫若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