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左宗棠为什么恨曾国藩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根据一则小故事,自己根据故事内容总结一副对联
  • 答:曾国藩求对自取辱 在清代洋务派中,有两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个是曾国藩,一个是左宗 棠。在对外问题上,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曾国藩主张投降,左宗棠主张抵 抗。左宗棠在军事上,曾摧毁英俄走狗阿古柏政权,并从沙俄侵略者手中收 复伊犁;在经济上,主张造船抵洋,并创办了福州船政局,抵制洋商垄断...

  • 历史上如何评价曾国藩 客观的
  • 答:曾国藩是晚清重臣,是个极为让清廷倚重的人。他曾平定太平天国有过,被破例封侯,曾国藩在历史上的评价向来褒贬不一。在中华文明面临灭顶之灾之际,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颠覆之际,他以侍郎身份登高而呼“为我孟子孔子之痛哭于九泉”建立湘军,灭掉传统文化的恶魔太平天国运动,此战曾国藩重在运作,其谋略之...

  • 清史稿左宗棠传原文及翻译
  • 答:道光十二年举人,三试礼部不第,遂绝意仕进,究心舆地、兵法。喜为壮语惊众,名在公卿间。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胡林翼称之,谓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咸丰初,广西盗起,张亮基巡抚湖南,礼辟不就。林翼敦劝之,乃出。叙守长沙功,由知县擢同知直隶州。亮基移抚山东,宗棠归隐...

  • 曾国藩和左宗棠倒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 答:曾国藩主要影响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

  • 左宗棠去世前,留下一道36字遗嘱,字字扎心让人哽咽
  • 答:死不瞑目。《清史稿》称赞道:“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同为晚清重臣的曾国藩,得知左宗棠去世的消息后难过不已,给出12个字评价:“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不是曾国藩过于谦虚,而是他在很多方面,的确不如左宗棠。

  • 后世为何对曾国藩有何评价
  • 答:左宗棠: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 读《曾国藩》
  • 答:读起《曾国藩》,正如一位沧桑的老人在回首悠悠往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事无艰难,何来人杰! 论作战水平,曾国藩大人比不过左宗棠,宗棠大人奇思妙术,亲自上阵百战百胜,可是他的部队少了他就寸步难行;曾国藩大人则不同,20万湘军遍布五湖四海,他的门生带的营各个都是劲旅,于是湘军才建立了赫赫功勋。

  • 为什么李鸿章和左宗棠不和
  • 答: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李鸿章与左宗棠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年长的左宗棠出名更早。在1861年的时候,左宗棠已经是浙江巡抚了,而到了1862年,左宗棠已经升任闽浙总督,算是一方重臣了。此时的李鸿章却只是湘军头子曾国藩的幕僚而已,地位上与左宗棠差距十万八千里。而在之后的战争中,...

  • 我们该怎么评价曾国藩这个人物?
  • 答:宗棠,苏事属李鸿章,于是东南肃清之局定矣。 1862年(同治元年)52岁 1月31日,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荃补授浙江按察使。2月14日,左 宗棠率军由江西入浙江。4月,李鸿章率军抵上海。5月,曾国荃率军进驻雨花 台,会同彭玉麟的水师围攻天京。7月18日,为借兵助剿事再疏力陈利害:“ 岛人借助剿为图利之...

  • 如何正确的评价曾国藩?
  • 答:宗棠,苏事属李鸿章,于是东南肃清之局定矣。 1862年(同治元年)52岁 1月31日,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荃补授浙江按察使。2月14日,左 宗棠率军由江西入浙江。4月,李鸿章率军抵上海。5月,曾国荃率军进驻雨花 台,会同彭玉麟的水师围攻天京。7月18日,为借兵助剿事再疏力陈利害:“ 岛人借助剿为图利之...


    网友点评:

    勾盲启13471877665:   曾国藩与左宗棠他们真的是失和了吗 还是演戏给朝廷
    博湖县130回复: 曾左的失和是清廷造成的,曾左是政见上的失和,而非个人恩怨.以左宗棠的性格,你认为他会和曾国藩演戏吗.

    勾盲启13471877665:   曾国暮与左宗棠有什么的典故?
    博湖县130回复: 在清代洋务运动中,有两个人物最为显赫,一个是曾国藩,一个是左宗棠.这二人原本都是 从湘军发迹,但后来在对外问题上,政见截然不同:曾国藩主张投降,左宗棠主...

    勾盲启13471877665:   左宗棠真的认为自己比曾国藩强吗?
    博湖县130回复: ,左宗棠骂曾国藩,虽然不乏嫉妒之意,因为朝野公论,曾在左上,但他自己在内心里也未必会像他嘴上说的那样,认为自己比曾强

    勾盲启13471877665:   曾国藩为什么会被称为曾剃头?什么曾剃头啊? -
    博湖县130回复: 曾国藩对内如虎.因为农民起义威胁了其主子的宝座,所以就不论清红皂白,大杀特杀,杀人如麻、动辄屠城,杀出了一个“曾剃头”的外号,百姓何罪,一个所谓的“大儒”,能获得这种“雅号”,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个受到儒学熏...

    勾盲启13471877665:   为什么李鸿章和左宗棠不和?
    博湖县130回复: 左宗棠是湘系代表,属于和曾国藩同头的,曾是左的提拔者.但是左宗棠的官爵大于曾.李鸿章是淮系代表.曾国藩的得意门生,但是后来另立山头.淮系起得晚,势力大,和李鸿章的精明和会公关有关. 1874年左宗棠与曾国藩的海防塞防之争就很激烈.左宗棠是主张塞防海防并重,但是应当在沙俄侵占新疆全境后主张先缓办海军,全力保卫收复陆疆的,而且他办洋务是主张自力更生的,对待列强上左宗棠更加有骨气. 李鸿章更看重海防,他的思路与左相反,李鸿章对于列强采取抚慰和以夷制夷的方法.左帅鄙视李鸿章一味的求和妥协,认为李鸿章卖国误国.

    勾盲启13471877665:   夺情的清朝时的夺情 -
    博湖县130回复: 咸丰七年二月四日,曾国藩父曾麟书卒.当时兵部右侍郎衔曾国藩正在襄办湘军,原本应该夺情,但是他竟于二十一日离营回湘.当时左宗棠写信骂他“《纲目》一书,于夺情题后一事,总以其人所处之时地为断,所以重纲常、维名教而警偷薄之俗也.至'金革之事无避'一语,经义直捷了当,更无可疑;诚以兵礼、丧礼同一凶事,并无所谓希荣忘哀之念;而干戈之际,事机急迫,有万不能无变者.顺乎天理之正,即乎人心之安,则世俗所谓'夺情'者,乃圣贤所谓'遵礼',又何拟议之有?” ^ 此语典故自《礼记》.孔颖达《礼记正义》:“此一经,是权礼也.若值国家有事,孝子不得遵恒礼,故从权事” ^ 《明史》卷二百一十三.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