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已和以的用法

2024-05-26来源:本站编辑

  • 文言文以字用法归纳
  • 答:以的用法:1、作为动词,有认为,有,用,举用的意思;2、作为介词,有因、因为、由于、用、拿等意思;3、作为连词,有和、就、来,以便等意思。以的用法的具体介绍:1、作为动词 (1)认为。例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列子·汤问》译文:一个小孩子说...

  • 文言文是以的用法
  • 答:在文言文里,“以”起初是个实词,多属动词;后来演化成虚词,多属介词。由此可见,文言文“以”既可充当实词,也可充当虚词,其主要用法如下: 一、当“以”是实词时 1、可以充当动词 1)本义:用。例如:《说文》:以,用也。又如:《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再如:《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在文言文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并举上典型例句
  • 答:2、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3、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

  • 初中文言文以的用法
  • 答:1. 初中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例子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

  •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是什么?
  • 答:在文言文里,“以”起初是个实词,多属动词;后来演化成虚词,多属介词。由此可见,文言文“以”既可充当实词,也可充当虚词,其主要用法如下:\r\n\r\n一、当“以”是实词时\r\n \r\n1、可以充当动词\r\n1)本义:用。例如:《说文》:以,用也。又如:《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

  • 以的用法?
  • 答:1、因为;由于。出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白话释义: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用。出处:“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白话释义:嘱咐我写一篇文章用来纪念这件事。3、以便。出处:“ 吾骑马挟矢以助战。”——清·...

  • ”于”和”以”的用法和意义‘‘‘
  • 答:1,对于 2,在(齐国) 3,在,位于(淮河北边)

  • 古代汉语虚词“以”有几种用法?
  • 答:这无疑会给古汉语教学带来一些困惑和混乱,所以很有必要提出讨论,以引起同仁的关注。 二、问题之所在 我调查了古汉语工具书、专著、教科书共计17部(详参考文献),发现有9家只有介词用法,没有连词用法;有9家在例句里存有介词、连词辨识的失误(主要倾向是把连词用法看成介词用法)。兹抄录于下: 介词A组 (1)...

  • 如何区别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
  • 答: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有以下四个大的方面:(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 “以”的意义和用法共有那哪些
  • 答:以,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如以前、二十岁以下、以毒攻毒。表示用、拿,如以少胜多。表示因,如何以知之,不以人费言。表示目的,如以待时机。表示于、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也作连词,同“而”,如城高以厚。


    网友点评:

    齐朱固17182878943:   韩愈的《进学解》中,“孔道以明”的“以”的用法是?请详细解释. 《圬者王承福传》中... -
    尧都区2661回复: “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是什么句式? 主语后置 徒,动词用作名词:仆人“以”、“已”二字在古代互相通用,“以明”即“已明. 韩愈《进学解》:“昔者孟轲好辩, 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齐朱固17182878943:   战国策 燕策三中的"于","且","因","以"的用法及意义是什么? -
    尧都区2661回复: 《战国策·燕策三》共有5个故事,而你所指的应该是《燕策三·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在这篇文言文中,“于”有24个,“且”有5个,“因”有4个,“以”有41个.其中:“于”的用法及意义有: 1、介词,与名词构成介宾短语,表所在...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