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徐之才十剂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属于“十剂”的内容有( ) A.轻 B.滑 C.因 D.涩 E.宣
  • 答:【答案】:ABDE徐之才提出的“十剂”包括: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

  • 十剂的内容包括
  • 答:徐之才提出的“十剂”包括: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陈藏器(约687—757年),唐代中药学家,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公元713年至741年间(开元年间),任京兆府三原县尉。以为《神农本草经》虽有陶(弘景)、苏(敬)补集诸说,但遗逸尚多,因汇集前人遗漏的药物,于739年(开...

  • 十剂的主要内容
  • 答:①系十剂之一。用轻清升散药物组成,具有解除肌表邪气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轻可去实,麻黄、葛根是也。”张从正曰:“风寒之邪,如客皮肤,头痛身热,宜解其表。《内经》所谓因其轻而扬之也。”②指主治相似的方剂中作用较轻缓者。《伤寒论翼·制方大法》:“...

  • 古籍中的补剂简介
  • 答:补剂为方剂学名词,是指具有补益作用的方剂 。补剂系十剂之一,用补益药物组成,具有治疗阴阳气血诸虚证之功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本草纲目·序例》:“生姜之...

  • 唐代《本草拾遗·条例》是谁写的 后经金代谁引申出“十剂”_百度...
  • 答: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条例》方剂的功用与其所体现的治法是一致的,故以治法分类方剂的方法是由早期功用分类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的,这种方法始于“十剂”说。唐代陈藏器于《本草拾遗·条例》中提出“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并于“宣可去壅”、 “通可去滞”、“补可...

  • 请问中医方剂中的七方和十剂指的是什么?
  • 答:七方,是方剂分类之一。首见于《内经》,即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类不同的方剂。十剂,也是方剂分类的方法之一。始于北齐徐之才《药对》,指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剂。

  • 医学中以法类方什么意思?
  • 答:以法类方,指的是把方剂按照治法来归类。如北朝北齐徐之才药对,归纳为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 至宋代,再加寒、热两剂,称为“十二剂”。 明代,又增升、降两剂为“十四剂”。

  • 徐之才的著作
  • 答:徐之才所撰有《药对》及《小儿方》,尤其对本草药物及方剂研究较深,故而有人把后世之十剂归于徐之才所创。此外,徐氏对妇科也有一定的见解,其《逐月养胎法》实本自先秦时期《青史子》中胎教法而作,对于孕妇之卫生及优生均有重要意义。另外,徐氏还著有《徐王方》、《徐王八世家传效验方》、《...

  • 听医书哪个好
  • 答:《伤寒杂病论》比较好。自仲景《伤寒论》以来,中医学一直在进步发展,重要的人物如过江之鲫,如王冰、许叔微、双四大家、薛立斋等,但最重要的莫过于温病,其重要性不亚于开辟鸿蒙,引中医后学登堂入室,窥得大道。自南朝名医徐之才提出十剂后,轻可去实多被指代为麻黄、葛根之属,而不知桑叶、杏仁...

  • 沂水县的历史人物
  • 答:徐之才系徐文伯之孙,徐雄的第六子,人又称徐六,也为北朝所俘。而仕北魏,官至西阳王,故又有徐王之称。徐之才,字士茂,五岁诵孝经,八岁略通义旨,十三被召为太学生。他医术高明,在北地名声很大,所撰有《药对》及《小儿方》,尤其对本草药物及方剂研究较深,故而有人把后世之十剂归于徐之...


    网友点评:

    江菡径17282346430:   中医十剂中的泻剂是什么?
    连山区1258回复: 中医十剂中的泻剂: 徐之才说:泄剂能够有效去掉闭塞之症,比如说葶苈、大黄这些药.李杲说:葶苈子苦寒,并且其气味俱厚,性质不亚于大黄,可以有效泄肺气的闭塞...

    江菡径17282346430:   沂水历史文化名人 -
    连山区1258回复: 沂水历史文化名人伏湛(?~37),字惠公,西汉琅琊东武(今属沂水县)人.历任太傅、太守、尚书、宰相、大司徒,封为阳都侯,不其县侯.伏湛在军事上反对长途用兵,主张先求内部安定,不宜舍近务远.治理国家,主张礼乐教化为首要...

    江菡径17282346430:   北齐书· 徐之才传原文 -
    连山区1258回复: 1、原文 徐之才,丹阳人也.父雄,事南齐,位兰陵太守,以医术为江左所称.之才幼而隽发,五岁诵《孝经》,八岁略通义旨.曾与从兄康造梁太子詹事汝南周舍宅听《老子》.舍为设食,乃戏之日:“徐郎不用心思义,而但事食乎?”之才...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