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题及答案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孟子三章出题及答案
  • 答: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4.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人心向背决定战争胜负 D.仁政、法治) 。5. 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 )。二、默写题:1. 【三里之城】指的是()。(A.方圆三里的内城...

  • 有关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几个题
  • 答: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很多的一线教师在分析这篇文章论证思路之后,得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江苏的张丹红老师的《〈得到多助,失道寡助〉中心论点质疑》一文中,明确表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给出如下理由:第一,本文作者主要目的是谈治国之道,而...

  • 2009铁岭中考文言文
  • 答:(2008年湖南长沙市中考试题) (三)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1~5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比文言文
  • 答:7.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的文言词语有哪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和?
  • 答:问题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道和人和的关系 “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他参考 不管什么时候,一个人多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

  •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
  • 答:如在回答词义、句意及用法时,要从与之相关的语句分析和试题的考查点入手,找准答题的切入点。 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备答项的相互联系,寻找...4、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重要问题 本文论述了“人和”在...

  • 帮我做下九年级(语文)的这几道题
  • 答:下面三篇课文可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古仁人之心”作了阐释,请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课文中体现出来的“古仁人之心”分别表述出来。 答: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表现为重视人和、施行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岳阳楼记》表现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翻译与赏析
  • 答:此题意在让学生理清两则短文的逻辑层次,把握它们的论点。 第一则短文的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二则短文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们主要都是针对最高统治者来说。 这两则短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

  • 描写中考的文言文
  • 答:(2008年湖南长沙市中考试题) (三)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1~5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原文及注释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原文及注释如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


    网友点评:

    傅怡命1979265523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练习题答案 -
    盐山县2629回复: 自己写的 供楼主参考1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也有说题目就是论点,我觉得第一句好一点,因为例子都是在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 实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最佳局面:天下顺之3 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4 道:道义,就是要站在正义的一方.(结合生活就楼主自己想了 呵呵)5 人和就是上下团结,人心所向.名言: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傅怡命19792655233:   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盐山县2629回复: [答案] 7.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傅怡命19792655233:   九年级下册《孟子》两章的题及解析答案
    盐山县2629回复: 课堂练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傅怡命19792655233: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根据这句话,联系历史或现实,举几个这样的事例.(越多越好,呵,谢过~) -
    盐山县2629回复: [答案] 【史实和现代事例】 1.周武王姬发伐商纣 2.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3.元末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 4.二战期间,德意日三国失道寡助,中美英等抗战国得道多助 5.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

    傅怡命1979265523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0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
    盐山县2629回复: 试题答案:小题1:(4分)(1)舍去 (2)限制(限止) (3)国防 (4)极点小题1:(2分)D小题1:(2分)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戚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小题1:(2分)要施行“王道”(“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

    傅怡命19792655233: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阅读答案 -
    盐山县2629回复: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