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愚公移山若的用法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古文诗词虚词有什么用法?有哪些?
  • 答:(《愚公移山》) 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 (二)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写作“欤”。 2.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给”,“结交、交好”。例句略。 词类活用 用法归纳: (1)使动用法:分为A、动词的使动用法;B、名词的使动用法;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分为A、形容词的意动...

  • "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 答: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之”比较多,用法也较复杂,有作代词用的,也有作助词、动词用的;区分起来也比较费劲。若死记硬背,耗时多而效果不佳。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辨析“之”的用法的方法,与大家共享。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 初中文言文,各种虚词的用法。与做用
  • 答:十一、“者”的用法 (一)结构助词,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 (二)语气助词,用在作主语的名...

  • 重点文言虚词及用法,例子
  • 答:(《〈指南录〉后序》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 就是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如: 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书博鸡者事》) 3.表示疑问语气的,如: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

  • 文言文常用重要实词虚词归纳及其词条用法
  • 答:(《愚公移山》)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郑伯克段于鄢》)有时,“如何”、“若何”又变作“何如”、“何若”的形式,可以作为疑问形容词用,译为“怎么样”。如:曰:“今日之事何如?”“……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4、“何以……为”、“奚以……为” 文言文中,“何以……为”也是表示疑问的一种...

  •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异动用法
  • 答:如“若毒之乎”句中的"毒"。是主语"若"的主观想法。 最主要的判别方法,就是区分翻译意义。翻译为使让……怎么样,就是使动用法。如果翻译为以……为……,就是意动用法更详细的——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

  • 初中文言文焉的用法
  • 答:(《愚公移山》)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

  • 文言虚词者的用法
  • 答:文言虚词者作为助词的用法 1.用在假设复句或因果复句中表停顿,以提示下文。例: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者,与此案同!——《资治通鉴》2.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例:何者?上下之分也。3.与“若...

  • 《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基础
  • 答:这种特殊用法的动词同宾语之间不存在支配关系,而是对它所支配的宾语表示的人或事物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如“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中的“斗诸侯”,不是秦国去同诸侯斗,而是秦国“使诸侯相斗”。 使动用法实际上是用动宾式的句法结构表达兼语式的内容。其基本结构方式为: ...

  • 者做文言文代词的用法
  • 答:1. “者”在古文中的用法 者 ⑴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例: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者:指人) ②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 ③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者:指事。) ④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网友点评:

    公帝中18139114995:   愚公移山的意思是? -
    弓长岭区606回复: 愚公不愚,而是一个身处恶劣环境并立志于改变现状,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人!

    公帝中18139114995:   请问愚公移山和大智若愚的愚有什么不同?
    弓长岭区606回复: 大智若愚 解 释: 若:好像.才智出众的人表面看来好像愚笨,不炫耀自己. 愚公移山 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大智若愚”中的“愚”是指愚笨.“愚公移山”中的“愚”是指大智若愚.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