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摸鱼儿辛弃疾赏析简短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摸鱼儿》辛弃疾词全文注释及赏析
  • 答: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③。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

  •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
  • 答:所以,辛弃疾说“休去倚危楼”,他害怕看到那落日残阳的光景,害怕由此想到江河日下的国家。他的哀愁,本就已经太多太多了。

  • 求辛弃疾:摸鱼儿:的赏析400字左右。谢谢
  • 答:一个缢死马嵬坡下,一个废为庶人后自杀。《摸鱼儿》作于一一七九年,距辛弃疾北方起义,南归宋朝已过去了十六个年头。而南宋国势日衰,政权腐朽,收复中原的希望渺茫,使得辛弃疾的报国之心渐渐灰冷下来。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却又对它失望。他在这首词中,以春喻国,期望春天长驻久留,不忍它风雨飘摇,...

  • 找辛弃疾的<<摸鱼儿>>,和赏析,拿分走人
  • 答: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但在读这首《摸鱼儿》时,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之外,有一股沉郁之情,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以及对国势的担忧。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词的评语。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

  • 辛弃疾《摸鱼儿》赏析
  • 答: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词作鉴赏 这是辛弃疾四十...

  • 辛弃疾的《摸鱼儿》的详细解析谁知道?
  • 答:【鉴赏】 此词作于淳熙六年(1179)。作者在此借春意阑珊和美人遭妒来暗喻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词里面的玉环、飞燕,似是用来指朝中当权的主和派。辛弃疾在淳熙己亥前之两三年内,转徙频繁,均未能久于其任。他曾在《论盗贼札子》里说:"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这与"蛾眉曾...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摸 鱼 儿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 ① 移湖南...
  • 答:结尾几句,词人以蜘蛛吐丝结网来表达挽留残春的心情,委婉地抒发了词人惜春和伤春的情怀,写得曲折哀婉。下片结尾几句,写危楼日暮景象,蕴涵着词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意思对即可。有其它答案,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小题1:下片用典,以三个没人遭到嫉妒为比喻,表现了词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 请教辛弃疾(或陆游、或其他人)的诗词,其中提到鱼儿由它去,是何作品...
  • 答:【赏析一】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暮春写的词。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自己抗金杀敌收拾山河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只是作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这一次,又是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

  •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译文 | 注释 | 赏析
  • 答:赏析 上片着力描绘钱塘江秋潮雄伟壮观的景象,从侧面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首四句写潮来时惊天动地的气势,先写天空飞鸟,继写江面波涛。开头四句大意说,他正看着半空翱翔的鸥鹭,刹那间便听到如擂动战鼓般轰鸣的波涛声,只见那汹涌的潮水如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而来,如激战中...

  •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_翻译及赏析
  • 答:辛弃疾目睹这种状况,满怀悲愤。他空有收复河山的壮志,而多年来一直无法实现。所以这次调离湖北,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摸鱼儿》词,抒发他胸中的郁闷和愤慨。这首词内容包括:第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二,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哀怨;第三,南宋当权者的不满。 以下对这首词作简单的解释: 上片起句...


    网友点评:

    董蕊致17560945026:   辛弃疾【摸鱼儿】原文+意思 -
    瓜州县636回复: 摸鱼儿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镇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

    董蕊致17560945026:   结合摸鱼儿分析辛弃疾作词风格多样性的特点 -
    瓜州县636回复: [答案] 这首词委婉曲折,一变辛词常见的豪放,反映出辛弃疾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来讲,含蓄的追求是一大特点.作者忌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正面道出,而读者也当力弃作品的表象,而去深入体味.这种艺术的形成大概与传统思...

    董蕊致17560945026:   辛弃疾的《摸鱼儿》是什么意思? -
    瓜州县636回复: [答案]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 君不...

    董蕊致17560945026:   辛弃疾的 摸鱼儿 尾句的赏析 -
    瓜州县636回复: [答案]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词人此刻正与同事一道饮酒话别.在这闲暇之时,他的愁,依然是家国之愁、命运之愁.惟其如此,才令他感到“闲愁最苦”,才说道,不要去倚靠高楼,否则会看见斜阳坠落烟柳中,令人伤...

    董蕊致17560945026:   10, 《摸鱼儿》辛弃疾,是怎样用比兴手法突出其主旨的? -
    瓜州县636回复: 表达方式上,有无言之教一条,否定言语的交流功能.而它反映在文学上,就产生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我们看到,尽管儒道两家思想各异,但有趣的是,它们却殊途同归,促进了古典诗词含蓄美的艺术追求.意在言外、玩味不已.辛弃疾此篇《摸鱼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首,值得一读.它表面看来,是作者在伤春吊古,但实际上是作者将自己的忧国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之中.笔法前片全用比兴,后片化用典故.比兴之法可以暗喻象征,化用典故可以借古讽今.委曲读来,意思层层深入,摧人泪下.

    董蕊致17560945026:   如何理解辛弃疾的摸鱼儿?
    瓜州县636回复: 《摸鱼儿》的小序交代了创作背景.当时词人力主抗金、恢复中原,却 并未得到朝廷的认可,只好把满腹怨尤倾注在这首晚春词里.词人刚直 的操守,爱国的情怀,通过婉转凄恻的语言、委婉曲折的手法来传达,可谓 柔中寓刚.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