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文言文以的五种用法

2024-05-31来源:本站编辑

  • 在文言文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并举上典型例句
  • 答:2、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3、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

  • 文言文以用有哪些
  • 答:3. 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以”字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

  • 以在文言文的
  • 答:2.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

  •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 答:"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1、动词: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d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

  • 在文言文中,"以"的各种义项有什么区别
  • 答:以 一、虚词用法:(一)介词:“以”字作为介词,它们后面一定带有一个名词或者词组。“以”字和它后面的名词或词组组成一个介宾词组。以”字后的名词或词组即是“以”字的宾语。整个介宾词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A.可译为“用”“拿”“把”。

  • 初中文言文以的用法
  • 答:1. 初中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例子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

  • 文言文是以的用法
  • 答:由此可见,文言文“以”既可充当实词,也可充当虚词,其主要用法如下: 一、当“以”是实词时 1、可以充当动词 1)本义:用。例如:《说文》:以,用也。又如:《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再如:《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使,令。例如:《战国策》: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又如:以夷攻夷...

  • 可以的“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几种用法?!
  • 答: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十一、连词,译为“以致”。例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十二、通“已”,已经。例如: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总之,“以”字在文言文中用法颇为灵活。在学习中,要仔细阅读认真体会,并注意...

  • 文言文中以有几种用法
  • 答:“以”作介词是其最常见的用法,情况也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1、引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用”、“凭”、“根据”等。例如:① 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例句中“以”引出“劈”的工具“刀”,“以”译为“用”。② 以我酌油知之。(欧阳修《卖油翁》)例句中“以”...

  • 文言文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
  • 答:二、以 意义:“以”作文言虚词时,表示行为动作的原因、行为所使用的工具、行为动作的对象或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等意义。 用法:表示因果关系时,“以”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表示修饰关系,“以”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三、而 意义:“而”作文言虚词时,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修饰关系、...


    网友点评:

    仇差哄19220975565: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
    那曲地区1549回复: 用法怪多的.有12种 1.用2.认为3.率领4.原因5.介词因为6.介词,用7.介词,按照8.介词,在~~的时候9.连词10助词.11.语气词12.通已,已经的意思 我建议你查查字典,能加深你的印象~~

    仇差哄19220975565:   古文中的“以”有几种解释 -
    那曲地区1549回复: 1、认为、以为 2、用 3、原因 4、介词,因为 5、介词,用 6、介词,凭借……身份,按照 7、介词,在……时候 8、连词,用法相当于“而” 9、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10、通“已”,已经得意思.古汉语字典上查的,希望对你用帮助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