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既寿永昌甲骨文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传国玉玺铭文是什么字体
  • 答:传国玺又称传国玉玺、传国宝,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玉玺,为秦始皇所作,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确为天下所共传宝,国之重器。起源于秦朝,秦始皇将和氏璧是刻字,那便是玉玺的雏形。而这个字是用纂书刻的。汉朝: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率军入咸阳至霸...

  • 求有历史背景的文物详细资料
  • 答: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北的农田中,被当地农民吴希增探寻到的。 自从安阳小屯村发现甲骨文之后,质朴的当地农民逐渐意识到殷墟文物的价值,于是积极参加了探寻文物的活动。 1939年3月的一天上午,吴希增在吴培文的田地上用探杆探找文物,当探杆钻到地下十多米深的时候,触及到一个硬...

  • 性龙的原史是什么族
  • 答:学界研究认为是御龙氏和豢龙氏的国家(彭邦炯《卜辞所见龙人及相关国族研究》),其说甚确,且《国语·郑语》记载大彭、豕韦(即御龙氏)为商王武丁所灭。这与甲骨文相契合,“〔武丁〕令师般取三十邑于彭龙“(甲骨文〈《合集》六七九八》〉)。商朝甲骨文中往往使用简称(例如称孤竹国为“竹“),已知甲骨文以龙命名...

  • 谢氏来源
  • 答:谢姓主要有两个来源:任姓和姜姓。传说中任姓谢氏至少已有3500年的历史了,在“夏商周”三代之际几乎湮灭。姜姓谢氏已有2800年的历史了,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金华东西谢营村,尊奉炎帝(姜姓)第六十三世申伯(西周末年)为得姓始祖。谢姓最早活跃于河南南部。楚人灭申并迁谢姓族人于淮河上游,从此,...

  • 大罗山历史
  • 答:  至于罗字的名义,最早出现于甲骨文的,有《续甲骨文编录》六三七作“ ”,《续甲骨文编》七四三作“ ”,又四二一八作“ ”,《殷契粹编》一一O七作“ ”,就象拿着鸟罟捕鸟之状.”,《尔雅》云“鸟罟,谓之罗。” 注:“谓罗络之。”疏:“罗,鸟飞张网以罗之。” 《诗·王风·兔爰》云:“雉...

  • 鸟虫篆字体对照表多多益善啊
  • 答:鸟篆字体如下图:虫篆字体如下图:鸟拼音niǎo 1、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2、鸟类。虫拼音chóng 1、节肢动物的一类:昆虫。2、动物的通称:大虫(老虎)。

  •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篆文写法
  • 答:写法如下: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篆书,广义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小篆、缪篆、叠篆等等;狭义主要指大篆和小篆。篆书变体,极为繁伙。

  • 既的笔顺怎么写
  • 答:既的笔顺:横折,横,横,竖提,点,横,撇折,撇,竖弯钩。既(拼音:jì)是汉语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既”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像一个人坐在食器(皀)前扭头的样子,表示吃饱了。本意即吃完饭,引申为尽、完。由尽、完虚化为表示已经,用作副词;也作连词,表示推论因果关系。在与...

  • 和氏璧材质是绿玛瑙,这个学说的创建人具体情况,有什么重要著作?_百度...
  • 答:一是玉玺的规模,许多史书记载,玉玺是个长宽四寸的立方体,如三国韦昭《吴书》:“(孙)坚令人入井,探得汉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圜四寸,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无论这个四寸是按秦的标准,还是按三国的标准,都超过9厘米。而和氏璧的“璧”顾名思义,当是中间有洞的圆环,以圆环的玉璧雕琢出...

  • 说一件物品的历史!!急!
  • 答:别看轻这小小的中国结,它可是近年来国际时尚潮流的重要元素,已发展成为多个产品了。仔细看看,其中主要有两大系列:吉祥挂饰和编结服饰。每个系列又包括多个品种,如吉祥挂饰有:大型壁挂、室内挂件、汽车挂件等;编结服饰有:戒指、耳坠、手链、项链、腰带、古典盘扣等。■中国结的来历和含义 中国结是...


    网友点评:

    逯谢胡19695988627:   谁知道秦始皇的玉玺上刻的什么字
    魏都区2263回复: 秦始皇的玉玺上刻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附资料: 传国玺又称传国玉玺、传国宝,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玉玺,为秦始皇所作,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贯穿中国历史长达1500多年,忽隐忽现,秦以后历代帝王争以得玺为符应.确为天下所共传宝,国之重器.

    逯谢胡19695988627:   古代皇帝玉玺上刻的什么字?
    魏都区2263回复: 传国玉玺始于秦始皇,由丞相李斯篆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至元灭时遗失,下落不明

    逯谢胡19695988627:   传国玉玺上刻的哪几个字? -
    魏都区2263回复: 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公元220年,献帝延康元年冬十月乙卯,曹丕篡权,逼献帝禅让,汉亡.曹丕使人在传国玺肩部刻下八个隶字“大魏受汉传国之玺”. 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在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