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曹刿论战100字感悟

2024-06-06来源:本站编辑

  • 草刿论战怎么翻译?
  • 答: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如何参与呢?”曹刿说:“掌权的人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

  • 论长文言文怎么写
  • 答:本文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故紧紧围绕“论战”来选取材料。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第二段简述曹刿指挥鲁军进行反攻、追击和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显示曹刿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下文分析取胜原因作伏笔;第三段论述取胜的原因,突出...

  • 100字初中生文言文自传
  • 答:2. 文言文自传100字 吾者,学生也。平日无独特之表现,虽为内向,但亦有活泼时。不爱与不熟者讲话,熟者另当别论。常著文章自娱,以示己志。亲旧知吾好读书,常会赠吾许多书籍,吾也因此书籍满屋。目标较为明确,奋发进取。欲与世俗格格不入,难以实现。闲时常听音乐,以此放松心情。恩情记于心,仇恨清于心,最骄傲...

  • 急求 曹刿的颁奖词
  • 答:为您推荐: 曹刿论战 给曹刿的颁奖词100字 给邹忌的颁奖词 为曹刿写颁奖词100 杜甫颁奖词 对曹刿的颁奖词 颁奖词怎么写 给曹刿颁奖词作业帮 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 鲁庄公与曹刿 其他类似问题2012-12-19 曹刿的颁奖词 12 2014-12-19 结合《曹刿论战》给曹刿写颁奖词 4 2016-03-29 感动中国...

  • 初一经常考的的文言文
  • 答:感悟80个字,就将一个吝啬愚呆的主人和损人不见于外的客人刻画得惟妙惟肖。这个故事,表面上是在讽刺主人悭吝,而且愚呆──被人损了,还傻傻地表示关怀。但客人也是,难道非得“具鸡黍”才显出主人的热情?想吃肉,又不明说,还拐着弯地给主人家挑刺──是不是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舌之欲呢?不过,话说回来,若是请客...

  • 用写作文来形容感情
  • 答: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精选了众多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细细揣摩感悟学习的同时,会自然培养自己的情感和陶冶自己的情怀.《背影》中父亲表现出感人肺腑的一幕幕,令人难以忘怀;《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让人叹惋;《曹刿论战》中曹刿非凡的战略思想和卓越的军事见解,让人叹服.还有古今中外的好作品,皆可...

  • 写作文怎么表达
  • 答: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精选了众多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细细揣摩感悟学习的同时,会自然培养自己的情感和陶冶自己的情怀。《背影》中父亲表现出感人肺腑的一幕幕,令人难以忘怀;《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让人叹惋;《曹刿论战》中曹刿非凡的战略思想和卓越的军事见解,让人叹服。 还有古今中外的好作品,皆...

  • 文言文之用法大全
  • 答: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6. 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 1 作动词, 可译作“到、往、去”。 如《鸿门宴》中的“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用在处所名词“沛公军”前,作动词。 2 结构助词“的”。 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 3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 《曹刿论战》练习题的出题方案
  • 答:”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


    网友点评:

    冷卞瑞19716051651:   如何写曹刿论战读后感 -
    铁岭市2178回复: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冷卞瑞19716051651:   《曹刿论战》读后感 -
    铁岭市2178回复: 这个是我写的读后感,可以考虑一下哈. 曹刿论战写的是历史上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它的作用可堪比巨鹿之战.是齐鲁两国战略转折点. 然而,人们只看到了曹刿的伟大,却没有看到鲁庄公的作用. 鲁庄公,老师对他的评价是平庸.然而...

    冷卞瑞19716051651:   曹刿论战中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
    铁岭市2178回复: 曹刿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远谋”.文章的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第二段简述曹刿指挥鲁军进行反攻、追击和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显示了曹刿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下文分析取胜原因作伏笔;第三段论述取胜的原因,突出曹刿善于抓住战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全篇寥寥数百字就让曹刿这样一个深谋远虑的智者形象跃然纸上.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