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江西弘农杨氏的来历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杨姓的起源和历史是什么?
  • 答:晋国传至唐叔虞的十一世孙晋武公姬称时,其次子伯侨被封于杨地,成为杨姓的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邑于羊舌,也称羊舌氏。到了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羊舌氏被晋国灭掉,其后裔杨道逃至华山,居住于弘农华阴,以杨为姓,其后代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杨姓的主要一支。3. 另一支杨姓源于西周末年,周宣王封...

  • 杨坚的原名叫普六茹坚,李世民原名叫大野世民,事实真的如此?
  • 答:这个问题有意思,实际上不论是隋还是唐,都和鲜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杨坚这个可以确定,但李世民原名目前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据。(一)杨坚 杨坚是“弘农杨氏”之后,东汉太尉杨震14世孙。北魏时候,杨坚的四世祖杨元寿是北魏的武川镇司马,那会他们仍然姓杨。但是到了北周文帝宇文泰时期,其...

  • 杨氏起源
  • 答:杨姓起源杨姓出自姬姓即周文王后裔,来源有二,一支系以国为氏,一支是以邑为氏。 其一,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於杨(今湖北、襄阳一带),号杨侯。后来,杨地并归晋国。尚父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其二,周成王的弟弟唐叔,姬姓,名虞。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地封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的...

  • 杨姓来源在历史上的记载是怎么回事
  • 答:③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

  • 百家姓 杨的渊源
  • 答:郡公,而弘农(治今河南灵宝北)正是杨姓最显赫的郡望。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杨复恭,本姓林,因系宦官杨玄翼养子,遂转姓杨。杨复恭在唐僖宗时任左神策军中尉,后来定策立唐昭宗,权倾一时。 3.改姓 在中国革命史上,屡有这样的情形,革命者为了工作需...

  • 杨姓氏起源和来历
  • 答:杨由“木”和“昜”组成。“木”指的是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昜”古同“阳”,指的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所以“杨”是太阳的意思。以太阳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杨。杨姓的起源与来历主要有三个部分:源自姬姓。出自黄帝之后...

  • 杨氏的来历
  • 答:③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

  • 杨姓的来历
  • 答:③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

  • 杨姓氏起源于什么时候
  • 答:海南《杨氏宗谱》称其又名平杼,并尊其为杨姓开派之始祖,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丙辰(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时 (均为夏历,下同)。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杨侯,食采于杨国,始以杨为姓。卒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四月初八日丑时,寿85岁,谥忠廉。葬于弘农西门外金龟形,乾山巽向。 2 源于西...

  • 杨姓的由来
  • 答:唐代杨思(日助),本姓苏,因为杨家养子,遂从养父姓杨。杨思(日助)是唐玄宗时期人,从史籍看,那时这种转姓现象尚不很多。以后情况就大不同了。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唐僖宗时,杨复光因镇压王仙芝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弘农 郡公,而弘农(治今河南灵宝北)正是杨姓最...


    网友点评:

    茹哪哪18862433389:   百家姓当中杨是怎么来得? -
    新化县2507回复: 杨姓源流·杨氏历史 本届总编:鵙远 律师:WGE CEO:YHJ WD 第1篇/章·发布人: 鵙远...

    茹哪哪18862433389:   真正的历史上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
    新化县2507回复: 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说新语·捷悟篇》载四则杨修展才之事,他的才华曹操亦曾自叹不如. 曹植、曹丕等太子以下都愿意与他交友,例如他曾赠曹丕王髦剑,曹丕对此剑甚感珍惜;而曹植更屡次写信给他. 后杨修数次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杨修本想和他疏远却不能,亦不敢,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杨修之助才通过考验,颇为气愤,后来他曾写信给杨彪中提到:“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最终于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凡罪犯收杀,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简单的说,直接原因就是掺乎曹家继承人的大事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